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五倍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512页(1159字)

中药名。

出《本草拾遗》。别名:百虫仓,木附子。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Melaphis chinensis(Bell)Baker或倍蛋蚜Melaphis peitan Tsai et Tang在其寄主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R.potaninii Maxim.或红麸杨R.punjabensis Stew.var.sinica(Diels)Rehd.et Wils.等树上形成的虫瘿。

以上两种昆虫虫瘿内的幼虫(五倍子内虫)亦供药用,另见专条。

角倍蚜的虫瘿,称为“角倍”,多于9~10月间采收;倍蛋蚜的虫瘿称为“肚倍”,多于5~6月间采收。如收采过时,则虫瘿开裂,影响质量。

采得后,入沸水中煎3~5分钟,将内部仔虫杀死,晒干或阴干。①角倍,又名:菱倍,花倍。呈不规则的囊状或菱角状,有若干瘤状突起或角状分枝,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有灰棕色,有灰白色软滑的绒毛,质坚脆,中空,破碎后可见黑褐色倍蚜的尸体及白色外皮和粉状排泄物。壁厚1~2毫米,内壁浅棕色,平滑。

破折面角质样。气微而特异,味涩而有收敛性。

②肚倍,又名:独角倍。呈纺锤形囊状或长圆形,无突起或分枝,外表毛茸较少,壁厚2~3毫米,折断面角质样,较角倍光亮。

上述药材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广西等地。以角倍的产量为大,肚倍的质量为佳。

拣净、敲开、剔去其中杂质。味酸,性平,无毒。入肺、胃、大肠经。敛肺,涩肠,止血,解毒。

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脱肛,自汗,盗汗,遗精,便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肿毒,疮疖,睫毛倒卷。《本草纲目》:“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黄病,心腹痛,小儿夜啼,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内服:研末,1.5~6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汤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①治泻痢不止:五倍子30克。半生半烧,为末,糊丸梧子大。

每服30丸,红痢烧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汤下(《本草纲目》)。

②治脱肛不收:五倍子末9克,入白矾一块,水1碗,煎汤洗之(《三因方》)。③治产后肠脱:五倍子末掺之;或以五倍子、白矾煎汤薰洗(《妇人良方》)。

含五倍子鞣质,医药上称五倍子鞣酸,含量约60%~70%,有的达78%(角倍约50%,肚倍约70%);另含没食子酸2%~4%,脂肪、树脂及蜡质等。药理实验表明:①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以及伤寒、副伤寒、痢疾、炭疽、白喉、绿脓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五倍子心的煎剂无抗菌作用。

②具收敛作用。

角倍药材

肚倍药材

上一篇:五圆全鸡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