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气虚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618页(607字)

①基础理论名词。

指由于正气不足,不能正常发挥气的各种作用,脏腑机能减退所形成的一类病机。引起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饮食失调,水谷精微不充,以致气的来源不足,如《灵枢·五味》:“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二是由于大病或久病之后,年老体弱,以及烦劳过度等,以致脏腑机能减弱,气的化生不足。这类原因在临床更为常见。

《素问·调经论》:“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可见气短、声低、懒言、神疲、纳减、自汗、眩晕、心悸等症。

治以补气益气之法。②病证名。

一指脏腑正气虚弱。《景岳全书·传忠录》:“如心气虚则神有不明,肺气虚则治节有不行,脾气虚则食饮不能健,肝气虚则魂怯不年,肾气虚则阳道衰而精少志屈,胃气虚则仓廪匮而并及诸经,三焦虚则上中下俱失其职,命门虚则精气神总属无根。凡此者,何非气虚之类?”二指肺气虚。《素问·通评虚实论》:“气虚者,肺虚也。”三指脾肺气衰。《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气虚者,脾肺二经虚也。或饮食,或劳倦,气衰火旺,四肢困热,无气以动,懒于言语,动作喘乏,自汗心烦,必温补中气。

”四指下焦元气虚。《东医宝鉴·杂病篇》:“夫肾虚为病,不能纳诸气以归元。……肺出气也,肾纳气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藏。

凡咳嗽暴重,动引百骸,自觉气从脐下逆奔而上,此肾虚不能收气也,当以补骨脂安肾丸主之。”或用都气丸、八味丸等方。见气病等条。

上一篇:气陷泄泻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