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牛黄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656页(2201字)

①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犀黄、各一旺。为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Bubalus bubalis L.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全年均产。于宰牛时注意牛的胆囊、胆管及肝管中有无硬块,如有即为牛黄,应立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迟则为胆汁浸润而变黑)。除净外部薄膜,先裹以灯心草或通草丝,外面再包以白布或毛边纸,置阴凉处阴干。

干燥时,切忌风吹、日晒、火烘,以防硬裂或变色。本品大多取于胆囊,形较圆,商品称为“胆黄”或“蛋黄”。

取于胆管、肝管者,呈管状,称为“管黄”。其中胆黄:完整者呈卵形、方圆形或三角形,直径0.5~3厘米。

表面金黄色或棕黄色,深浅不一,细腻而稍有光泽;有时外部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表面有裂纹,亦有呈麻面而不光滑的。质轻松脆,易于破碎。

断面棕黄或金黄色,深浅不等,亦显光泽,有排列整齐的环状层纹,重重相叠。气清香,味先微苦,后微甜。入口芳香清凉,嚼之不粘牙,可慢慢溶化。以少许粉末,和以清水,涂于指甲上能染黄色,经久不褪,习称“透甲”或“挂甲”。

管黄:呈管状或破碎的小片,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长约3厘米,直径约0.5~1.5厘米,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不光滑,有裂纹及小突起。

断面也有很少的层次,内心多有空隙,色较深。商品产于西北者,称“西牛黄”或“西黄”;产于东北者,称“东牛黄”或“东黄”;产于北京、天津等地者,称“京牛黄”。

进口的牛黄,产于印度者,称“印度牛黄”;产于加拿大、阿根廷、乌拉圭、智利等地者,称“金山牛黄”。

进口牛黄的色泽、气味,均不及国产牛黄。牛黄除来源于黄牛、水牛外,牛科动物的牦牛Bos grunniens L.及野牛Bos gaurusH.Smith的牛黄亦可入药。其外形与断面层纹与黄午、水牛的牛黄同,所不同者外表为乌黑色;另有人工牛黄,为牛胆汁或胆汁经人工提取制造而成。

大多呈粉末状,或不规则的球形、方形,表面浅棕色或金黄色。质轻松,气微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而苦,入口后无清凉感。涂于指甲亦能染成黄色。主产天津及北京。研为极细粉末用。味苦甘,性凉,无毒。入心、肝经。清心,化痰,利胆,镇惊。

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牙疳,喉肿,口舌生疮,痈疽,疗毒。

神农本草经》:“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痓。”《本草纲目》:“痘疮紫色,发狂谵语者可用。”内服:入丸、散,0.15~0.45克。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孕妇慎服。治小儿心肺烦热,黄瘦,毛焦,睡卧多惊,狂语:朱砂半两,牛黄1分。上药,同研如面。每服,以水磨犀角,调下一字(《太平圣惠方》)。治初生胎热或身体黄者:真牛黄一豆大,入蜜调膏,乳汁化开,时时滴儿口中,形色不实者,勿多服(《小儿药证直诀》)。牛黄含水分3.28%~6.92%,胆酸5.57%~10.66%,脱氧胆酸1.96%~2.29%,胆固醇0.56%~1.66%,以及胆色素,麦角甾醇、维生素D、钠、钙、镁、锌、铁、铜、磷等;尚含类胡萝卜素及丙氨酸、甘氨酸、中磺酸、天冬氨酸、精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等氨基酸,以及2种酸性肽类成分称平滑肌收缩物质SMC-S2和SMC-F。牛黄中含多量胆红素。

有谓含率以澳洲产者为最高(6个标本,45.5%~52.0%),印度产者略次(6个标本,18.7%~38.2%);又有分析出处不明的多种牛黄,含率为10.57%~15.5%。虽然胆红素并非重要的有效成分,但因测定较易,故有主张以其含率作为品评牛黄质量好坏的标准者。药理实验表明:第一,自发性及肾性高血压大服牛黄或胆酸钙100毫克1公斤,有显着持久的降压作用;对离体豚鼠心脏有兴奋作用,而对冠状血管则使之收缩。牛黄中所含的胆红素亦使血压下降,心脏遭受强度抑制;胆绿素则使血压下降而引起动物死亡。

从牛黄中提得的两种平滑肌收缩成分SMC-F及SMC-S2给麻醉静脉注射,引起明显而短暂的血压下降,阿托品可完全阻断之,苯海拉明则不能抑制。醉兔静脉注射牛黄中所含午磺酸5~200毫克/公斤,引起暂时血压下降,呼吸兴奋,并能加强肾上腺素引起的呼吸抑制,延长肾上腺素引起的反射性缓脉的持续时间。牛黄酸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对血管稍有舒张作用。第二,利胆及保肝作用:大鼠口服牛黄100毫克/公斤,其促进胆汁分泌作用可与去氢胆酸相似;口服胆酸钙也可使胆汁分泌稍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则差别不显着。

大多数胆酸尤其是脱氧胆酸则均能松驰胆道口括约肌,因而具利胆作用。第三,对平滑肌的作用:SMC-F及SMC-S2对离体豚鼠小肠有显着的兴奋作用,阿托品及抗组织胺药可抑制这一作用,但牛黄粉混悬液或其水溶部分及水不溶部分对离体小鼠小肠都有明显的抗乙酰胆碱作用,水溶部分作用最强。小鼠口服牛黄代用品0.6克/公斤,每天1次,连续6天,体重、饮食、大小便、活动均无异常,给药12天以上,则体重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如服以上剂量的10~30倍,则多有腹泻,有的呈昏迷状态而死亡;牛黄则很少腹泻,死亡率也较低。

②病证名。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55:“牛黄者,舌如蜡色,口作噍,不多言语,或如中吼。若眼目头面未变,作深黄色者可治;如舌上及身体黄黑色者难疗。

”治用点烙法,内服犀角散等方。

牛黄药材(胆黄)

上一篇:牛脂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