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花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672页(1656字)
中药名。
见《常用中草药手册》。别名:雁来红、四时春。为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L.)G.Don.的全草。
亚灌木,高达60厘米。
幼枝绿色或红褐色,它和叶背、花萼、花冠筒及果均被白色柔毛。单叶对生,长圆形或倒卵形,长4~7厘米,宽2~3厘米,先端中脉伸出成短尖。花1~2朵腋生;花萼绿色,5裂;花冠高脚碟状,粉红色或紫红色,长2.5~3厘米,裂片5;雄蕊5,内藏;心皮2个,分离,花柱连合。蓇葖2个,圆柱形,长2~3厘米,有种子数颗。
花期:近全年。
栽培,也有野生。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以及长江以南各地。此外,尚有本植物的变种白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L.)G.Don.var.albus(Sweet)G.Don、黄长春花C.roseus(L.)G.Don.var.flavus(Tsiang)Metcalf亦同等入药。
形态与本种相似,仅花的颜色不同,前者花白色,后者花黄色。味微苦,性凉。镇静安神,平肝降压。
治高血压,白血病,肺癌,绒毛膜上皮癌,淋巴肿瘤,何杰金氏病,恶性肿瘤。
内服:煎汤,6~15克;或提取物制成注射剂。此药(全年可采)迄今已经分离出70余种生物碱,例如长春碱、长春新碱、洛柯定碱、洛柯辛碱、派利文碱、文朵灵碱、去乙酰文朵尼定碱、泻花碱、文朵尼定碱、洛柯宁碱、四氢蛇根碱、异长春碱、环氧长春碱、洛柯碱、四氢鸭脚木碱、西特斯日钦碱等。根含生物碱:帽柱叶碱、阿枯米辛碱、长春碱、蛇根碱、鸭脚木碱,四氢鸭脚木碱等。根皮含鸭脚木碱和蛇根碱。
叶含生物碱,主要为四氢鸭脚木碱、长春碱,长春新碱等。药理实验表明①抗肿瘤作用:从长春花植物中分离出的生物碱,多具抗肿瘤作用,其中以长春碱、长春新碱最有价值,已应用于临床。
两者化学结构极相似,但抗瘤谱不尽相同,两药间无交叉抗药性。②降压作用:总碱静脉注射,对麻醉猫、兔均有降压作用,血压下降速度快,与萝芙木总碱制剂的缓慢降压不同,且在降压同时伴有呼吸加深,幅度变大现象;剂量大于4毫克/公斤时,血压下降剧烈可致死亡,无快速耐受现象。
总碱还有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属于解痉性神经节阻断剂)。③降血糖作用:国外民间用长春花叶及全植物治疗糖尿病,作用较缓慢,但较持久。应用长春碱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下降,部分病例下降较显着,停药后1~2周后才恢复正常,因此每次注射前应检查白细胞数,如低于4000即使间隔已达1周仍不宜进行注射,须待恢复到4000以上再可注射。
对红细胞、血小板影响较少。
少数病人用药后可有食欲轻度下降及其他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便秘等),部分病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失眠、头晕、暂时性精神抑制、感觉异常、深部腱反射消失,此外尚有口腔粘膜炎、尿潴留、窦性心动过速等;对动物骨髓及淋巴组织有明显抑制作用,精子形成障碍,肠粘膜浮肿,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大量长期应用可出现肝细胞萎缩。对静脉有一定的刺激性,注射部位可有暂时疼痛,如漏出皮下,可引起局部坏死。
长春新碱的临床毒性,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感觉异常(四肢麻木、刺痛)、深部腱反射消失、全身软弱、运动障碍、声嗄、眼睑下垂、复视,此外尚有便秘、肌肉疼痛、腹痛(绞痛式)。大约有20%的病人表现脱发。
出现一般副作用不影响治疗,个别病例出现较严重的副作用,需暂时停药。末梢神经损害现象多出现在6~10周后,停药后复原甚慢。
注射可引起发热,一般3天内下降至正常。此剂对造血系统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药2~4周时,血红蛋白、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降到最低,以后随病情好转而上升,但和其他抗癌药物比较则抑制作用较小。
对静脉亦有刺激性,故静注时不可漏出皮下。副作用:部分病例有肌痛或麻木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用药剂量一般小于每公斤体重0.6毫克。有些病例在用维持量时或停药后2~3周又趋复发。
本品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着,疗效出现快,不需近期重复注射,副作用不大。
长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