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反应性精神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675页(626字)

病名。

指由于急剧或持久精神创伤引起的心因性精神病。临床表现及发病时间上与精神刺激密切相关,并伴有相应情感体验,随着时间推移,给予适当治疗,精神刺激逐渐消除,精神病状态即可恢复正常,预后良好。中医辨证属于癫狂病范畴。认为本病发生与七情刺激有密切关系。

七情过激,阴阳失调,精神异常。阴阳偏胜与偏衰所表现精神症状有所不同,但均与心、肝、脾关系最密切。而气、血、痰、火是七情所致脏腑功能失调的产物,是多种精神病的病理基础。临床多见于大怒,悲愤之际,起病急,暴怒伤肝,痰火上扰,而致神志逆乱,苦笑无常,多属阳证、狂证。热盛则不省人事,谵妄。

长期忧思不解,七情郁结,肝木失调,横犯脾土,脾虚则运化无力,湿阻为痰,肝郁脾虚出现情绪不遂,哭泣,郁郁寡欢,甚者轻生。

若思虚过度,伤及心脾,气血生化之源不充,神识恍惚,纳呆,声微,语无伦次,如人将捕之。临床症状错综复杂,常互相转化,肝气郁久化火,则由癫转狂;火热过甚日久耗伤阴血,则由狂转癫。

西医将其分为急性反应性精神病和慢性反应性精神病,采用精神治疗和药物治疗。对急性起病兴奋激动者给予氯丙嗪等镇静安眠药,属于抑郁状态者给予多虑平等抑制剂。

中医辨证论治见脏躁证条。

也可以针灸中脘、足三里、内关穴强刺激,用于肝郁脾虚,痰气内阻型;针刺后溪、申脉、神门、昆仑、百会、太冲、合谷,用于肝气内郁,湿痰内阻型;针刺神门、间使、肝俞、脾俞,均用平补平泻法,有健脾化痰,清心开窍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反应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