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水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774页(501字)

①内科病证名。

指肾虚不能制水,水分流散于四肢而致的肢肿。《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水分者.言肾气虚弱不能制水,令水气分散,流布四支,故云水分,但四支皮肤虚肿聂聂而动者,名水分也。”②妇科病证名。

指妇人先患水肿而后经闭者。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因水液阻滞血道,故名。

见水肿、浮肿条。③经穴各。

(Shuifen RN9)属任脉。别名中守,分水。出《针灸甲乙经》。水,水谷。

分,分别。内应小肠,水谷至此分别清浊,故名水分。

《针灸甲乙经》:“在下脘下一寸,脐上一寸。”穴在腹上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1寸。

仰卧位取穴。在腹白线中,有腹壁下动、静脉;分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古代医家认为此穴恰为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肠之分别清浊之处。水病,灸之大良,主治肠鸣,泄泻,腹痛,腹胀,水肿,小便不通,反胃吐食,以及肾炎、肠炎等。

配脾俞、肺俞、足三里、三阴交治腹水、水肿等。

直刺0.5~1寸,艾炷灸5~10壮,或温灸10~30分钟(孕妇慎针)。

④奇穴名。《医学纲目》:“在水分旁各一寸半。针二寸半。灸五十壮,治单盅胀,气喘”。

上一篇:水木草 下一篇:水火相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