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石榴皮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862页(1637字)

中药名。

出《雷公炮炙论》。别名石榴壳,酸石榴皮,酸榴皮,西榴皮,安石榴酸实壳。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果皮。石榴为落叶灌木或乔木。高2~5米。树皮青灰色。

幼枝近圆形或微呈四棱形枝端通常呈刺状,无毛。叶对生或簇生;叶片倒卵形至长椭圆形,长2.5~6厘米,宽1~1.8厘米,先端尖或微凹,基部渐狭,全缘,上面有光泽,无毛,下面有隆起的主脉,具短柄。

花1朵至数朵,生于小枝顶端或腋生,花梗长2~3毫米;花的直径约3厘米;萼筒钟状,肉质而厚,红色,裂片6,三角状卵形;花瓣6,红色,与萼片互生,倒卵形,有皱纹,雄蕊多数,着生于萼管中部,花药球形,花丝细短,雌蕊1,子房下或半下位,上部6室,具侧膜胎座,下部3室,具中轴胎座,花柱圆形,柱头头状。浆果近球形,果皮肥厚革质,熟时黄色,或带红色,内具薄隔膜,顶端有宿存花萼。种子多数,倒卵形,带棱角。生于山坡向阳处或栽培于庭园。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秋季果实成熟,顶端开裂时采摘,除去种子及隔瓤,切瓣晒干,或微火烘干。

干燥的果皮呈不规则形或半圆形的碎片状,厚2~3毫米。

外表暗红色或棕红色,粗糙,具白色小凸点;顶端具残存的宿萼;基部有果柄。

内面鲜黄色或棕黄色,并有隆起呈网状的果蒂残痕。质脆而坚,易折断。

气微弱,味涩。以皮厚实、色红褐者为佳。拣去杂质,去净残留的内瓤及子,洗净,切块,晒干。味酸涩,性温,有毒。入大肠、肾经。功能涩肠止血,驱虫。

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本草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内服:煎汤,2.4~4.5克;或入散剂。

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涂。①治便前有血,令人面黄:酢石榴皮,炙研末,每服6克,用茄子枝煎汤服(《千金要方》)。②治脱肛:石榴皮、陈壁土,加白矾少许,浓煎熏洗,再加五倍子炒研敷托上之(《医钞类编》)。

③治疔肿恶毒:以针刺四畔,榴皮着疮上,以面围四畔炙之,以痛为度,仍用榴末敷上,急裹,经宿,连根自出也(《肘后备急方》)。④治脚肚生疮,初起如粟,搔之渐开,黄水浸淫,痒痛溃烂,遂致绕胫而成痼疾:酸榴皮煎汤冷定,日日扫之,取愈乃止(《医学正宗》)。现代用于:①治疗细菌性痢疾:取石榴皮制成50%或60%煎剂,每次10~20毫升,日服3~4次,7~10天为1疗程;对慢性菌痢可连服2周、停药1周再服2周为1疗程。②治疗阿米巴痢疾:60%石榴皮煎液每服20毫升,每日3次,饭后服,连服6日为1疗程。如无效可再服1个疗程。服药期间偶有恶心、耳鸣,能自行消失。

③治汤火烫伤:石榴果皮适量。研末,麻油调搽患处。④预防稻田皮炎:石榴皮60克,五倍子60克,地榆(炒黑)60克,明矾150克。

取清水5斤,将前3味药放入水内煎沸后,再煎10分钟,然后加入明矾,用木棒不断搅拌,至明矾全部溶于水中,再煎至剩下药液3斤左右,去渣冷却备用。

用时须在下水前将手、脚在药液中浸泡一下;也可用棉花球蘸涂。待药液干后入水工作。每次出水休息,必须如前浸涂后再下水工作。⑤治皮癣:.石榴皮蘸极细的明矾粉搓患处,初搓时微痛;石榴皮(炒炭),研细末1份,麻油3份,调成糊状。同时将药油摇匀,以毛笔蘸药匀涂患处,每日2次。⑥驱绦虫、蛔虫:石榴皮、槟榔各等分,研细末,每次服6克(小儿酌减),日2次,连服2天。⑦治疗多种感染性炎症:取石榴皮制成的100%煎液,烘干研粉装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1~2粒。可治肠炎、胆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肺部感染、慢性阑尾炎、淋巴结炎、多发性疖肿、外伤感染等。

本品含树脂4.5%、鞣质10.4%~21.3%、蜡0.8%、糖2.7%、甘露醇1.8%、树胶3.2%、菊粉1.0%、粘质0.6%、没食子酸4.0%、苹果酸、果胶和草酸钙、异檞皮甙。

石榴 1.花枝 2.果实

石榴皮药材

上一篇:石蒜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