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007页(1458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春草,芒草,白幕,骨美。为萝藦科植物直立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①直立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又名:三百根,中角胆草,羊奶子,九根角,节节空等。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植物体具白色乳汁。根茎短,簇生多数细长的条状根。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广卵形,长约5~10厘米,宽约2.5~7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绿色,被短柔毛,老时渐脱落,下面淡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叶脉在下面稍隆起。
伞形花序腋生,小花梗短,下垂,密被细柔毛;花黑紫色,直径约1~1.5厘米;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外侧密被细柔毛;花冠5深裂,裂片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外侧疏生黄褐色细柔毛;副花冠5裂,裂片椭圆形,上部围绕于蕊柱顶端,与蕊柱几等长,下部与花丝基部相连;雄蕊5,上部与雌蕊合成蕊柱;雌蕊由2心皮组成,两心皮略连合,子房上位,花柱四周有短柔毛,柱头位于蕊柱下。蓇葖果角状,纺锤形,长5~8厘米,宽约1.5厘米。
种子多数,卵圆形,有狭翼,先端有白色长绵毛。花期5~7月。
果期8~10月,生长于山坡或树林边缘。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②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又名:白花牛皮消。
形态与直立白薇相似,惟茎上部为蔓生,被短柔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花较小,直径约1厘米,初开时黄绿色,后渐变为黑紫色。生于山地。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
早春、晚秋均可采收,以秋季采收为佳。采掘后,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干燥根茎类圆柱形,略横向弯曲,呈结节状,长约1.5~5厘米,直径约0.5~2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棕色;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类白色。根呈细圆柱状,有时弯曲或卷曲,丛生于根茎上,形如马尾,长约10~20厘米,直径约1~2.5毫米,表面黄棕色,有细纵皱。质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飞出。断面略平坦,类白色至浅黄棕色,皮部发达,木部很小,仅占直径1/3。
气微弱,味苦。以根色黄棕、粗壮、条匀、断面白色实心者为佳。
主产山东、辽宁、安徽。拣净杂质,除去茎苗,洗净,稍浸,润透,切段,晒干。味苦咸、性寒。入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治阴虚内热,风温灼热多眠,肺热咳血,温疟、瘅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风湿痛,瘰疬。内服:煎汤,4.5~9克;或入丸、散。①治体虚低烧,夜眠出汗;白薇、地骨皮各4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②治肺结核潮热:白薇3钱,葎草果实3钱,地骨皮4钱,水煎服。③治尿道感染:白薇5钱,车前草1两,水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药》)。
④治妇人遗尿,不知出时:白薇、芍药各1两。上2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3(《千金方》)。⑤治火眼:白薇1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肺实鼻塞,不知香臭:百部2两,款冬花、贝母(去心)、白薇各1两。上为散,每服1钱,米饮调下(《普济方》)。
⑦治金疮血不止:白薇末贴之(《儒门事亲》)。⑧治瘰疬:鲜白薇、鲜天冬各等分,捣绒敷患处(《贵州草药》)。⑨治风湿关节痛:白薇、臭山羊、大鹅儿肠根各5钱,泡酒服(同上)。直立白薇根含白薇素、挥发油、强心甙。
直立白薇 1.花枝 2.根 3.果实
蔓生白薇 1.植物全形 2.花
白薇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