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066页(933字)
内科病名。
是一种累及皮肤和肌肉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以横纹肌受累为主要表现,特别是四肢近侧肌有变性和慢性炎细胞浸润,引起疼痛和无力。
如果只有肌肉受累,称多发性肌炎;如同时累及皮肤,则称皮肌炎。二者常与其他“结缔组织疾病”重叠存在,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系统性硬化症。
中年以上患者可伴发内脏恶性肿瘤。根据本病主要临床表现可属中医学痹证、痿证的范畴。①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临床见局限性或弥漫性红斑,斑丘疹,脱屑性湿疹,甚或剥脱性皮炎。
眼睑、鼻梁、两颊、前额和指甲周围皮肤出现暗紫色红斑,顽固性搔痒。眼眶周围及口周围水肿。皮损亦见于肘、膝、指关节,偶发生溃疡,愈后呈平底凹陷,有鳞屑。关节周围和皮下可有钙化,近端肢肌无力。
有1/3病人有Raynaud现象。很多病例有轻型硬皮病,约30%病人有食管受累而引起吞咽困难。本病在急性期可试用强的松治疗。每日服40~60毫克,一月后逐渐减量,一年内减完。
糖皮质激素应用无效者,可试用免疫抑制剂。以氨甲喋呤,每周1~2次,每次2.5~10毫克。三周1疗程。急性期过后,可作物理疗法(按摩、被动运动)帮助肌功能恢复。
②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阳气虚衰,卫外不固,致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留于肌肉、经络、关节,以致营卫不和,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闭塞,肌肉失养。或因久病体虚,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或瘀血阻络所致。临床以风湿热邪,闭阻络脉为主者,症见四肢乏力,活动受限,肌肉肿胀疼痛,触痛,关节疼痛,伴有发热,皮肤红斑,湿疹,瘙痒难忍,治宜清热利湿,祛风止痛。方选大秦艽汤,防风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加减。
以肝血瘀阻,阴虚内热为主者,症见肌肉疼痛如锥如刺,按之加剧,固定不移,五心烦热,口干口渴,皮肤红斑暗紫,舌暗有瘀斑瘀点,脉细涩。治宜养阴清热,活血化瘀,方选四物汤、知柏地黄汤合虎潜丸加减化裁。
以脾肾阳虚,经脉失养为主者,症见乏力神疲,气短自汗,肌肉痿软,眼睑虚浮,纳少便溏,头部下垂,难以站立,腰酸腿软,眩晕耳鸣,畏寒肢冷,遗精尿频或带下清稀,脉沉迟,苔薄质淡。
治宜温肾健脾,方选异功散合金匮肾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