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菊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073页(965字)
中药名。
见《湖南药物志》。别名:欧药菊、举甘菊。为菊科植物母菊Matricaria chamomilla L.的花或全草。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光滑无毛,绿色。叶互生,2~3回羽状分裂,裂片短,窄线形。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直径1.2~2.5厘米,着生于枝梢或叶腋,具花梗;总苞半球形;苞片4层,边缘膜质;舌状花1层,生于花序外围,雌性,白色,先端平截或微凹;其内为管状花;多数,两性,黄色,花冠先端4~5齿裂;花药基部圆钝;花托圆锥形,无托片。瘦果椭圆形,有3~5条细棱,无冠毛。
花期5~7月。
栽培于庭园或野生于旷野。5~7月采取花朵或全草,晒干备用。味甘,性平,无毒。
驱风解表。治感冒,风湿疼痛。内服:煎汤,6~9克。
全草和花含挥发油,全草含0.46%~0.67%。油中含薁类成分兰香油薁及香油薁的前身物原薁,尚含金合欢烯、a-甜没药萜醇、甜没药萜醇氧化物-A等。尚含愈创内酯类母菊素、母菊酮素、4′,5-二羟基-3,3′,6,7-四甲氧基黄酮、芸香甙、金丝桃甙等黄酮类。
花尚含胆碱约0.32%、芹菜素-7-葡萄糖甙、万寿菊甙、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槲皮黄甙等多种黄酮类。花中的粘液质由半乳糖醛酸、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鼠李糖等组成。
①消炎作用:兰香薁及其合成衍生物愈创薁均有消炎作用,愈创薁对大鼠的右旋糖酐性浮肿有显着抑制作用;对透明质酸酶、甲醛、组织胺性浮肿仅有中等度的抑制。推测此等药物能抑制组织胺、5-羟色胺的释放,并有抗组织胺、抗透明质酸作用,因而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母菊能增强再生过程,减弱过敏反应,还有某些局部麻醉作用,可用于支气管哮喘、风湿热、过敏性胃肠炎、湿疹等。②解痉作用:母菊能抑制总离体肠管及豚鼠离体支气管,并使兔的气管分泌减少。
对豚鼠的组织胺性气喘有预防作用。其中所含之芹菜甙及其甙元同类黄酮对平滑肌有中度的解痉作用。③其他作用:母菊能收缩蟾蜍下肢血管,对家兔有短暂的升压作用,对发热兔有降温作用,可促进小鼠皮肢溃疡之愈合,增进家兔网状内皮系统之功能。挥发油部分有某些消毒作用;对幼虫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强于大蒜;大量可引起呕吐。另一种母菊(M.officinalis)的花心浸剂给犬口服,能显着促进肝脏排泄胆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