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刘寄奴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284页(1198字)

中药名。

见《唐本草》。别名:金寄奴、乌藤菜、白花尾。为菊科植物奇蒿Artemisia anomala S.Moore的全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60~100厘米。

茎有明显纵肋,被细毛。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9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窄成短柄,边缘具锐尖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有蛛丝毛,中脉显着;上部叶小,披针形,长约1.5厘米;下部叶花后雕落。头状花序,钟状,长约3毫米,密集成穗状圆锥花丛;花苞片4轮,淡黄色,无毛,覆瓦状排列;外层花雌性,管状,雌蕊1;中央花两性,管状,先端5两,雄蕊5,聚药,花药先端有三角状附属物,基部有尾,雌蕊1,柱头2裂,呈画笔状。瘦果矩圆形。

花期7~9月。

果期8~10月。

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等地。于8月开花时,连根拔起,晒干,除去根及泥土,打成捆。

干燥的带花全草,枝茎长60~90厘米,通常已弯折,直径2~4毫米,表面棕黄色至棕褐色,常被白色毛茸,茎质坚而硬,折断面呈纤维状,黄白色,中央白色而疏松。叶互生,通常干枯皱缩或脱落,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密被白毛,质脆易破碎或脱落。

枝梢带花穗,枯黄色。气芳香,味淡。主产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商品刘寄奴,各地所用品种很不一致。

唯上述一种与《本草》所载近似,习称“南刘寄奴”。另一种“北刘寄奴”,系玄参科植物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的带果全草,主产河北、山东、河南、东北等地。

虽与《本草》所载者不同,但亦有较长的使用历史。见铃茵陈条。此外,四川所用的刘寄奴为菊科植物狭叶艾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的全草。其特征:茎呈红紫色。

叶通常3~4深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上部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直立,成穗状圆锥花丛;苞片略被白色细柔毛。拣净杂质,去根,用水洗净,稍浸,切段,晒干。味苦,性温,无毒。

入心、脾经。功能破血通经,敛疮消肿。

治经闭癥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焮肿。内服:煎汤,4.5~9克;或入散剂。

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气血虚弱,脾虚作泄者忌服。①治血气胀满:刘寄奴穗实为末。每服9克,煎酒服(《卫生易简方》)。

②治被打伤,腹中有瘀血:刘寄奴、延胡索、骨碎补各30克。上三味细切,以水2升,煎取7合,复内酒及小便各1合,热温顿服(《千金方》)。③治风入疮口肿痛:刘寄奴为末,掺之(《太平圣惠方》)。

全草 3.花序 4.两性花 5.果实含挥发油0.025%,油显黄色。临床报道①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口服狭叶艾煎剂。②治疗烧伤。

奇蒿 1.花枝 2.头状花序 3.管状花展开,示雄蕊

狭叶艾 1.根 2.花枝

上一篇:舌鉴辨证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