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汗
书籍:中医辞海上册
更新时间:2018-09-28 12:14:26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357页(506字)
病证名。
①指前阴、阴囊及其附近局部多汗的病证。见《兰室秘藏·阴痿阴汗门》。
在男子又称阴囊汗。
《医林绳墨·汗》:“阴汗者,谓至阴之处,或两腿挟中,行走动劳,汗出腥秽。”该证多因肝经湿热或肾虚阳衰所致,故临床有虚实之分。实证由肝经湿热所致。
《张氏医通·汗》:“阴汗,阴间有汗,属下焦湿热。龙胆泻肝汤加风药一、二味,风能胜湿也。
或当归龙荟丸及二妙散俱效。阴囊湿者,以炉甘石煅过扑之,密陀僧亦佳。
”《兰室秘藏》用清震汤,固真汤治阴汗。两丸如冰,前阴痿弱,小便黄,余沥臊臭,亦属湿热之证。
虚实夹杂证多因肝肾亏损,湿热下注所致。《医略六书》卷26:“酒色过度,湿热下乘则精血不藏,每多阴汗,宜滋肾凉肝。”方可用六味地黄汤加黄柏、白芍。《奇效良方》卷45:“前阴如冰冷,并阴汗,两脚痿软无力。”可用补肝汤。虚证由肾阳衰而致阴囊多汗。《杂病源流犀烛》卷7:“有阴囊汗者,则为肾虚阳衰,宜安肾丸,小安肾丸。”②多汗之属阴证者,常汗出而冷。
又称冷汗。《景岳全书·杂证谟》:“阴汗者,冷汗也。”多由阳衰阴盛所致。治宜益气温阳为主。
方可选用人参健中汤、参附汤、六味回阳饮等方。见冷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