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根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1933页(1651字)

【名称出处】:《分类草药性》

【概况】:

异名 葍子根、儿苗、儿秧、秧子根(《救荒本草》),奶浆藤(《分类草药性》),面根草、狗儿完(《开宝本草》),南面根(《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常春藤叶天剑、狗儿蔓(《陕西中草药》),燕覆子(《植物名实图考》),铺地参、盘肠参(《滇南本草》)。

基源 为旋花科打碗花属植物打碗花的全草或根。打碗花属全世界约25种;中国有5种,均可药用。

原植物 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Convolvulus scammonia Lour.),又名小旋花(《植物大辞典》)。

形态 一年生草本,全体不被毛,植株通常矮小,高8~30cm,常自基部分枝,具细长白色的根。

茎细、平卧,有细棱。基部叶片长圆形,长2~3cm,宽1~2.5cm,顶端圆,基部截形,上部叶片3裂,中裂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侧裂片近三角形,全缘或2~3裂,叶片基部心形或戟形;叶柄长1~5cm。

花腋生,1朵,花梗长于叶柄,有细棱;苞片宽卵形,长0.8~1.6cm,顶端钝或锐尖至渐尖;萼片长圆形,长0.6~1cm,顶端钝,具小短尖头,内萼片稍短;花冠淡紫色或淡红色,钟状,长2~4cm,冠檐近截形或微裂;雄蕊近等长,花丝基部扩大,贴生花冠管基部,被小鳞毛;子房无毛,柱头2裂,裂片长圆形,扁平。蒴果卵球形,长约1cm,宿存萼片与之近等长或稍短。

种子黑褐色,长4~5mm,表面有小疣。花果期5~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525页.图5004)

生境与分布 从平原至高海拔地方都有生长,为农田、荒地、路旁常见的杂草。分布于中国各地。

东非的埃塞俄比亚,亚洲的东部、南部以至来西亚均有分布。。

【生药】:

采集 8~9月采收全草或根茎。

【化学】:

根茎含淀粉17%[1]。叶、花含山柰酚-3-半乳糖甙(Kaempferol-3-galactoside)[2,3]

参考文献 [1] 中国经济植物志.科学出版社,1961:599 [2] CA 1956;50(22):16992i [3] 化学总览(日) 1963:2791

【药性】:

性味 甘,淡,平。

①《四川中药志》:“平,淡、微甜。”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淡,平。” ③《新华本草纲要》:“苦,微寒。”

功效 补虚益气,活血调经。

主治 脾虚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白带,淋病,小儿疳积,产后感冒,乳汁稀少。 ①《分类草药性》:“治白带,通月经并五淋,小儿呕吐乳症。”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疳积和产后感冒。” ③《陕西植物药调查》:“调经,活血,滋阴,补虚。”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健脾益气,利尿调经,止带。治脾虚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白带,乳汁稀少。花:止痛,外用治牙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重庆草药》:“治小儿脾虚气弱:面根藤根、屎藤做糕服。”

单方应用 《湖北中草药志》:“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小儿疳积:面根藤30g,水煎服。”

食疗 《重庆草药》:“治肾虚耳聋:鲜面根藤根、响铃草各120g,炖耳朵服。”

上一篇:砂生槐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