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布叶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172页(1589字)
【名称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概况】:
异名 布渣叶(《本草求原》)。
基源 为椴树科破布叶属植物破布叶的叶。破布叶属全世界约60种;中国产2种,其中1种药用。
原植物 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 L.[Grewia microcos L.],又名包蔽木、破布树、布包木、狗具木(《中药大辞典》),解宝叶、蓑叶子(广东)。
历史 破布木,首载于《生草药性备要》。《纲目拾遗》载《广东通志》云:“从肇庆新桥而上,人烟寥落,山路多歧,乃三县交界之区。舟人及此险地,即燃梦香,客皆酣卧昏迷,遂被启鐍,易赀财以砾块,封识宛然,若枕间置水一盂,则迷药皆涣散矣,又有药名破布叶,可解。
行者歌曰:身无破布叶,莫上梦香船。按广志注:梦香船中,以胡蔓草合香焚之,人即迷闷。
解梦香毒,能醒迷。《肇庆志》谓:破木叶出阳江阳春恩平,状如掌而绿,岭南舟人多用香烟及毒水迷闷过客,以此草煎汤服之,立解。根据以上所述,经考证,破布叶即为本品。广州知名的“王老吉凉茶”,其中就有破布叶之原料。
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3~12m。树皮灰黑色。
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7~12mm;托叶线状披针形,长约为叶柄之半;叶片纸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8~18cm,宽4~8cm,顶端短渐尖,基部圆形,表面只在中脉被短柔毛,幼时背面被星状柔毛,后变无毛,边缘有小锯齿;基出脉3条、圆锥花序顶生,花序分枝,花梗与萼片外面密被星状柔毛;花淡黄色;花萼5片,狭长圆形,长约5mm;花瓣5,长不到萼片之半;雄蕊多数,离生;子房无毛,黑褐色,柱头钻形;核果倒卵状近球形,长约1cm,无毛。花期夏、秋季。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799页.图3328)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谷、山坡灌丛中或丘陵、平地。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带幼枝的叶,晒干。
药材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鉴别 叶或带有幼枝的叶,叶多破碎,具短柄,叶片卵形或卵状矩圆形,先端尖,基部浑圆,边缘具小锯齿;表面枯黄色或淡绿棕色,主脉3,侧脉羽状,小脉网状,叶柄及主脉被星状柔毛。纸质,易破碎。
气香,味淡。以净叶、无杂质者为佳。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性味 酸,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酸,平。” ②《本草求原》:“酸、甘,平。” ③《岭南草药志》:“微酸、涩,平。”
功效 清热解毒。
消食除胀。
主治 感冒,消化不良,腹胀,黄疸,蜈蚣咬伤。
①《本草求原》:“解一切蛊胀药毒,清热,消积食,黄疸。” ②《陆川本草》:“收敛去腐。治小儿盗汗;溃疡,煎汤外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30~60g。
外用:煎水洗、。【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消化不良,腹胀:布渣叶15~30g。水煎服。” ②《岭南草药志》:“治黄疸:破布叶60g,猪血120g。煎水服,1日1次,连服6日。
”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蜈蚣咬伤:布渣叶15~30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