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筒树
书籍:现代本草纲目下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228页(668字)
【名称出处】:《台湾青草药》
【概况】:
基源 为桫椤科笔筒树属植物笔筒树的茎。
原植物 笔筒树Alsophila pustulosa Christ
形态 常绿植物;单茎直立,高约10m,茎上叶痕明显。叶丛生于茎顶,二回羽状复叶,长约3~4m,羽片16~30对,互生,小羽片叶线形,先端锐尖,长约10cm,约35对,叶柄有粗硬尖突。孢子囊无孢膜,排列于小羽片中肋两侧。
(图见《台湾青草药》.第3册.178页)
生境与分布 分布于中国台湾。
。【药性】:
性味 苦,寒。
有小毒。
功效 清热散瘀,止血,解毒,杀虫。
主治 驱蛲虫,血崩,便血,肺劳,腹中邪热气诸毒,产后血气胀痛,斑疹,漆毒,骨哽,头瘫。
用法用量 茎10~40g,水煎服。
芽外科用捣敷患处。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笔筒树茎40g炒焦,乌贼骨15g,共研细末,每服4g,每日服3次。治肺痨、滋肾水笔筒树茎40g,嫩赤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