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特马尿泡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269页(1556字)

【名称出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概况】:

异名 矮莨菪(植物学报),唐冲嗄博(藏药名),尿泡(《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 为茄科尿泡属植物马尿泡的种子和根。马尿泡属全世界仅1种,特产中国西部,药用。

原植物 马尿泡Przewalskia tangutica Maxim.

历史 始载于古《藏本草》。《月王药珍》、《四部医典》、《青藏高原药物图鉴》及《晶珠本草》均有收载。后者引《图鉴》说该药有雪山生与草地生两类,雪山生者:“生于沙石山坡和草坡交界处。根粗壮,无茎,叶皱而厚,平铺地面,花白色,微黄,果荚象白布小袋,种子黑色,细小,肾形,成熟种子有油性。

”即系本种。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35cm,全株被疏柔毛和腺毛。

根粗壮肉质,根茎缩短,具多数休眠芽。

茎直立短粗,下部叶鳞片状,上部叶密集、草质、铲形或长椭圆形至椭圆状倒卵形,连叶柄长10~15cm,宽3~3.5cm,叶缘全缘或浅波状,叶柄有翅。总花梗腋生,有花2~3朵,花萼筒钟形,先端5浅裂,花后迅速增大呈壶状包围果实,花冠筒状,黄色,长约2.5cm,先端5浅裂,外表密生短腺毛。雄蕊5枚,雌蕊1枚,花柱不伸出花冠。

蒴果球形,尿泡状,径约1cm,近中部盖裂,为宿萼包围,宿萼长8~13cm,具明显凸起的纵肋和网脉,顶端平截不闭合。种子黑褐色、肾形、略扁平。花期6~7月,秋后果熟。(图见《中国植物志》.67卷.第1分册.29页.图5)

生境与分布 多生于海拔3200~5000m的高山砂砾地及干旱草原、路旁。

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

。【生药】:

采集 秋季果熟时采收种子,9~10月采挖根,晒干。

【化学】:

根含莨菪碱(Hyoscyamine)1.67%~3.82%,山莨菪碱(Anisodamine)0.27%~0.68%,莨菪醇,红古豆碱,去水阿托品,偶含东莨菪碱,樟柳碱(Anisodine)[1,2]

附 叶含莨菪碱0.33%~2.18%,山莨菪碱0.1%~0.6%,东莨菪碱为0.02%~0.09%,有时含微量莨菪醇,及去水阿托品[1,2]

参考文献 [1] J Ethnopharmacology 1983;8(1):1 [2] 中草药 1985;16(6):19

【药性】:

性味 苦、辛,寒。

有毒。 ①《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辛、苦,寒。” ②《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苦,寒。有毒。

功效 清热解毒,止痛消肿。

主治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镇痛消肿。治消化道痉挛性疼痛,疮毒,癌瘤及皮肤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15~0.3g。

外用:煎水洗或乙醇浸涂患处。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消化道痉挛性疼痛,疮毒,癌瘤及皮肤病:唐古特马尿泡0.15~0.3g,水煎服。” ②《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无名肿毒:马尿泡30g。水煎外洗患处,1日3次。”

上一篇:离根香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