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288页(908字)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甜糟(《本草拾遗》),糟(《日华子本草》),红糟(《养身必用方》),酒醅糟、粕(《纲目》)。
基源 为禾本科稻属植物稻,大麦属植物大麦,小麦属植物小麦,高粱属植物高粱等的果实(颖果)酿酒后剩余的残渣。
原植物 稻Oryza sativa L.。大麦Hordeum vulgare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高粱Sorghum vulgare Pers.
历史 本品始载于《本草拾遗》,后在《纲目》记载:“糯、秫、黍、麦,皆可蒸酿酒醋,熬煎饧饴,化成糟粕。酒糟须用腊月及清明、重阳造者,沥干,入少盐收之,藏物不败。若榨干者无味矣。”上述几种植物即现在常见的栽培种类。
余项参见上述有关条。
。【药性】:
性味 甘、辛,温。
①《纲目》:“甘、辛。” ②《本草求原》:“辛,热。”
功效 温中,消食,散瘀,止痛。
主治 伤折瘀滞痛疼,冻疮,风寒湿痹。
①《本草拾遗》:“主温中冷气,消食杀腥,去草菜毒,润皮肤,调脏腑。” ②《日华子本草》:“罨扑损瘀血,浸洗陈疮,敷蛇、蜂叮毒。” ③《纲目》:“能活血行经止痛,故治伤折有功。”
用法用量 内服:炖温。
外用:罨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糟米涂方(《圣济总录》)治伤折,恶血不散疼痛:酒糟1000g,糯米250g。
上两味相和,酒煮稀稠得所,取出乘温涂患处,外封裹之,日再易。 ②《纲目》:“治鹤膝风:酒醅糟120g,肥皂一个(去子),芒硝30g,五味子30g,砂糖30g,姜汁50ml。研匀,日日涂之。加入烧酒尤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