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巴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296页(1253字)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异名 水冬瓜、椿根(《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 为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海南巴戟的干燥根。

原植物 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 L.

形态 灌木至小乔木,除叶片下面的脉腋有束毛外,全部无毛;小枝粗壮,钝四棱形。

叶对生,矩圆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10~25cm,顶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尖;叶柄长5~12mm。花序单个,常与叶对生,球形,稀长椭圆形,长1.5~2.5cm,总花梗长1~2cm;萼筒长约3mm,萼檐截平;花冠白色,漏斗状,长1.2~2cm,裂片5,披针形,长5~8mm;雄蕊5,稍伸出。聚合果长卵形或球形,长2.5~4cm,有时下部的小核果宿存的萼檐扩大或叶状。花果期1~7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242页.图5897)

生境与分布 为一海岸植物。分布于中国台湾、海南、广东西沙群岛。

斯里兰卡、印度、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也有分布。。

【化学】:

全植物主要含蒽醌类化合物,巴戟醌(Morindone)0.5%,茜根定(Rubiadin)、茜根定-1-甲酯、茜素(Alizarrin)、去甲刺醇(Nordammacanthol)1.7%[1]、虎刺醇(Damnacanthol)、柚木醌二酚(Soranjidiol;1,6-二羟基-2-甲基-蒽醌)[2]、3-甲基-6,8-二-甲氧基-蒽醌-5-李糖-葡萄糖甙[3]

根中还有一种蒽醌化合物1-甲氧基-3-甲基-8-羟基-蒽醌[4]。车叶草甙(Asperulo-side)、己酸、辛酸、乌苏酸[5],葡萄糖,β-谷甾醇[6]

附 海巴戟种子中含有6.8%的蓖麻油酸(Ricinoleic acid)[7]

参考文献 [1] J Sci Ind Res 1961;20B:331 [2] Aust J Chem 1962;15:332 [3] Indian Chem Soc 1977;54(4):429 [4] Curr Sci 1989:58(5):249 [5] Planta Med 1979;36(2):186 [6] J Chem Soc Pak 1980;2(2):71 [7] J Oil Technol Assoe India 1989;21(2):26。

【药性】:

功效 《新华本草纲要》:“根:清热解毒。”

主治 《新华本草纲要》:“用于赤痢、肺结核。”

上一篇:海风藤 下一篇:海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