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雹菜
书籍:现代本草纲目下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319页(631字)
【名称出处】:《中国经济海藻志》
【概况】:
基源 为鞭枝藻科海雹菜属植物海雹菜的全藻体。
原植物 海雹菜Brachytrichia quoyi(C Ag)Born.et Flah.
历史 近代台湾人民喜欢食用的藻类之一。可与肉或鱼共烧,或和糖制成甜食,也可制成干品贮存。
形态 藻体为扁压的球形,膨胀呈囊状,幼期中实,渐长变为中空,蓝绿色或亮蓝色,直径一般约0.5cm,大者可达5cm以上,体表面幼期较光滑,其后则变为凹凸不平。藻体的内部为许多被鞘丝体组成,丝体的尖端一般伸向体表面。体内的藻丝在下部略作交织状,上部则大部直立,互相平行或作放射状排列,藻丝末端尖细,分枝常作V形,其中的一枝发育不完全,藻丝细胞的形状很不规则。异形胞圆形,胞径5~8μm。
(图见《中国经济海藻志》.图片Ⅵ.38)
生境与分布 生于中潮带上部靠近高潮带的地区;泥沙地质上散有石块的地方是繁殖生长的适宜场所。中国沿海都有分布,台湾所产个体大,产量亦多。
日本、越南、暹逻湾、印度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锡兰也有分布。本种是印度到西太平洋区的亚热带性海藻。。【药性】:
主治 用于治水肿,并有解毒功用。
上一篇:海蜇皮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