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360页(3076字)
【名称出处】:《唐本草》
【概况】:
异名 木蒴藋(《唐本草》),接骨草(《履巉岩本草》),续骨木(《纲目》),扦扦活(《本经逢原》),七叶黄荆、放棍行、珊瑚配、活(汪连仕《采药书》),铁骨散(《植物名实图考》),接骨丹(《草木便方》),七叶金、透骨草(《福建民间草药》),接骨风(《四川中药志》)。
基源 为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接骨木和毛接骨木的茎枝。
原植物 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和毛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 var.miquelii(Nakai)Y.C.Tang(S.buergeriana Bl.var.miquelii Nakai)
形态 接骨木: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6m;老枝有皮孔,髓心淡黄棕色。叶单数羽状复叶;小叶(3-)5~7(-11),椭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5~12cm,顶端尖至渐尖,基部常不对称,边缘有锯齿,揉碎后有臭味。
圆锥花序顶生,长达7cm,花序轴及各级分枝均无毛;花小,白色至淡黄色;萼筒杯状,长约1mm,萼齿三角状披针形,稍短于萼筒;花冠幅状,裂片5,长约2mm;雄蕊5,约与花冠等长。
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直径3~5mm,黑紫色或红色;核2~3颗,卵形至椭圆形,长2.5~3.5mm,略有皱纹。花期4~5月,果期7~9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321页.图605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林下、灌丛或平原路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至甘肃、四川、云南等地。
毛接骨木与接骨木的主要区别为:羽状复叶有小叶片1~3对,小叶片主脉及侧脉基部被明显的黄白色长硬毛,小叶柄、叶轴及幼枝亦被长硬毛。花序轴除被短柔毛外还夹杂长硬毛。
(图见《东北草本植物图志》.498页)生于海拔1000~1400m的松林和桦木林中及山顶岩缝、林缘等处。分布于中国东北和内蒙古。
。【生药】:
栽培 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壤土为好。
用扦插育苗繁殖,在春季发芽返青前,选健壮无病虫害枝条,剪成20~25cm长的插条,每个有3~5个芽节,两端的芽节与剪口留有一定距离。然后以行距20cm开深16~20cm条沟,每隔6~8cm放置插条1根,插条上端芽节应露出地面,覆土压紧后再盖细土,保持畦面平整。插后,注意浇水,苗高15cm时进行中耕除草和适量追肥。扦插苗的当年冬季或次年早春移栽,按行株距2×2m穴栽,深20~25cm,每穴栽1株,填土压紧,再盖土使之稍高于地面。
定植后2~3年内,注意中耕除草与肥水管理。
采集 全年可采。
除去杂质,晒干,或切片后晒干。
鉴别 多加工为斜向横切的薄片,呈长椭圆形,长2~6cm,厚约3mm,皮部完整或剥落,外表面绿褐色,有纵行条纹及棕黑点状突起的皮孔;木部黄白色,年轮呈环状,极明显,且有细密的白色髓线,向外射出,质地细致;髓部通常褐色,完整或枯心成空洞,海绵状,容易开裂。质轻,气味均弱。以片完整、黄白色,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含α-香树脂素、印楝素(Nimbin)、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乌苏酸(Ursolic acid)、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葫芦素(Cucurbitacin)。
另参考“蒴藋”条。
参考文献 CA 1969;71:28933w(J Pharmacol 1969;6(1):67)
【药性】:
性味 ①《唐本草》:“甘、苦,平。” ②《本草拾遗》:“有小毒。” ③《现代实用中药》:“苦,寒。”
功效 接骨续筋,活血止痛,祛风利湿。
主治 风湿筋骨疼痛,腰痛,风痒,瘾疹,水肿,产后血晕,跌打肿痛,骨折,创伤出血。
①《唐本草》:“主折伤,续筋骨,除风痒,龋齿。” ②《千金翼方》:“打伤瘀血及产妇恶血,一切血不行或不止,并煮汁服。” ③汪连仕《采药书》:“行血败毒,洗一切疱疥、鬼箭风。” ④《百草镜》:“治跌打痈肿。” ⑤《新华本草纲要》:“用于骨折,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大骨节病,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外用于创伤出血。” ⑥《现代实用中药》:“治手足偏风及风湿腰痛,骨间诸痛,四肢寒痛,脚肿,又跌伤骨痛,风疹,汗疹等为浴汤料。”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本草品汇精要》:“多服令人吐。”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续本事方》:“治打损接骨:接骨木15g,好乳香1.5g,赤芍药、川当归、川芎、自然铜各30g。上为末,用黄蜡120g溶入前药末,搅匀,候温软,众手丸如大龙眼。如打伤筋骨及闪肭疼痛不堪忍者,用药1丸,好旧无灰酒20ml浸药,候药渍失开,承热呷之,痛绝便止。” ②《全中国草药汇编》:“治四肢闭合性骨折与关节损伤,急性腰扭伤:接骨木750g,透骨草、茜草、穿山龙各500g,丁香250g。共熬成膏,涂敷患处(有骨折者,应先整复)。
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③江西《中草药学》:“治跌打损伤:接骨木、赤芍、川芎、苏木、乳香、没药、川断、骨碎补,水煎服。另加生山栀捣烂外敷。” ④止血海绵粉(《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治外伤及肝脾等内脏手术出血:接骨木1000g水煎,煎液浓缩至1∶1,用95%乙醇沉淀,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700g;穿心莲1000g,处理方法同接骨木,浓缩至1000g;另取明胶18g,加水218ml溶解,加入接骨木提取液18ml,穿心莲提取液3.6ml,5%甲醛溶液30ml,在38~40°打泡,发泡后低温干燥约16小时,粉碎,干热灭菌,分装。
用法:将药粉均匀撒布伤面,用纱布压迫2~5分钟,出血严重时,用量酌加。
单方应用 ①《上海常用中草药》:“治肾炎,水肿:接骨木10~15g,煎服。”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治创伤出血:接骨木研粉,外敷。” ③《山西中草药》:“治漆疮:接骨木茎叶120g,煎汤待凉,洗患处。”
食疗 《内蒙古中草药》:“治风湿性关节炎:鲜接骨木120g,鲜豆腐120g,酌加水,黄酒炖服。”。【医药家论述】:
陈士铎《本草新编》:“接骨木,入骨节,专续筋接骨,折伤酒吞,风痒汤浴。独用之以接续骨节固奇,然用之生血活血药中,其接骨尤奇,但宜生用为佳。至干木用之,其力减半,炒用又减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