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葵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438页(1297字)

【名称出处】:《广西中草药》

【概况】:

异名 野芙蓉、假棉花(《广西中草药》),药、碌毒草、三脚鳖、三脚破(《台湾药用植物志》)。

基源 为锦葵科黄葵属植物黄葵的根和叶。黄葵属全世界有15种;中国约6种,入药者有5种。

原植物 黄葵Abelmoschus moschatus(L.)Medic.(Hibiscus abelmoschus L.),又名假山稔、毛夹(《海南植物志》),山油麻(《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麝香秋葵(云南),芙蓉麻(广西、云南),野油麻、野棉、鬼布(广西),假杨桃(广东)。

形态 一年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达2m。全株被长硬粗毛。叶互生;叶柄长7~15cm;叶片掌状5深裂,有时3~5浅裂,直径6~15cm,裂片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有时多少呈戟形,上部的叶片较小,两面被硬毛;托叶披针形,长6~7mm。

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2~3cm;小苞片8~10,线状披针形,长10~13mm,宽1~2mm,脱落;花萼佛焰苞状,长2~3cm;花冠黄色,中央蓝紫色,直径7~12cm;雄蕊管长约2.5cm;花柱枝5,柱头盘状。蒴果长圆形,长5~6cm,具长喙,果皮薄革质,具黄色长硬毛:种子肾形,具腺状脉纹,揉之微具麝香味。

花期6~10月,果期8~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815页.图3359)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谷沟旁、林缘、平原、旷地。

分布于江西、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根或叶。

【化学】:

根含粘液质,叶含β-谷甾醇及其β-D-葡萄糖甙。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282

【药性】:

性味 《全国中草药汇编》:“微甘,凉。”

功效 清热利湿,拔毒排脓。

主治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根:高热不退,肺热咳嗽,产后乳汁不通,大便秘结,阿米巴痢疾,尿路结石。叶:外用治痈疮肿毒,瘭疽骨折。

花:外用治烧烫伤。” ②《新华本草纲要》:“花:为治疮伤要药,浸油用于治烫火伤。根、叶:用于敷疮拔脓。

种子:利尿,健胃,催产。”

用法用量 内服:煎烫,9~15g。外用:叶、根适量,捣敷。

花,浸油外涂。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痈疮肿毒,瘭疽骨折:黄葵叶适量,敷患处。”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烫伤;黄葵花适量,浸油外涂。”

上一篇:黄梁木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