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三七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464页(3531字)
【名称出处】:《上海常用中草药》
【概况】:
异名 土三七(《滇南本草》),紫三七(《南京民间草药》),血当归、血三七、血七、血格(《贵州民间方药集》),水三七(《河北药材》),紫蓉三七、艾叶三七、铁罗汉、乌七(《湖南药物志》),菊叶三七(《上海常用中草药》),狗头三七(苏医《中草药手册》)。
基源 为菊科三七草属植物三七草的根。
原植物 三七草Gunura japonica(Thunb.)Juel.(Senecio japonica Thunb.;Gynura pinnatifida Van.;G.segetum auct.non Lour ex Merr.)
余项参见“三七草”条。
。【生药】:栽培 宜温暖湿润环境。
以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为好。用根茎繁殖,在早春挖取母株,将根茎切开,每块留芽2~3个,按株行距35×40cm穴栽,芽尖朝上,深3~5cm,栽后覆土保湿。
亦可在6~7月剪取15~20cm茎枝,扦插于苗床,生根成活后移植。生长期间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用人畜粪水或化肥追施,雨季需注意排水,以免积水造成根部腐烂。
采集 秋后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挖根,除尽残存的茎叶及泥土,晒干或鲜用。药材产于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湖南、贵州等地。
鉴别 根拳形圆块状,长3~6cm,直径约3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全体多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弧状沟纹,突起物顶端常有茎痕或芽痕,下部有细根或细根断痕。质坚实,断面淡黄色,鲜品白色,有菊花心。气无,味甘淡后微苦。以整齐、质坚、断面明亮者为佳。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
根含蛋白质、多糖、鞣质、有机酸、色素、菊三七碱[其次碱的盐酸盐为倒千里光裂碱盐酸盐,(Retronecine HCl)]、千里光碱(Senecionine)、干里光菲灵碱(Seneciphylline)、菊三七碱甲(Seneciphyllinine)、菊三七碱乙[(E)-SeneciphyIlinine)][2,3]。
附 茎叶含尿嘧啶、β-谷甾醇、对羟基桂皮酸、原儿茶酸、棕榈酸、N苯基-β-萘胺、三十一烷[4]。地上部分含甘露醇(D-Mannitol)、琥珀酸(Succinic acid)、5-甲基脲嘧啶(Thymine)、6-氨基嘌呤(Adenine)、氯化铵、菊三七碱[1]。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8;19(2):8 [2] 中草药 199122(8):377 [3] 药学学报 1990;25(3):191 [4] 中草药 1992;23(2):102。【药理】:
①止血 菊三七注射液10%浓度,0.5ml/只,ip或ig,对小鼠能缩短凝血时间,也缩短断尾出血时间[1]。
菊三七水提及醇提混合液100%浓度25ml/kg ig,注射液10%浓度25ml/kg ip,对小鼠眼眶采血毛细血管法有促进凝血作用,也缩短小鼠断尾法的出血时间[2]。菊三七醇提物36mg/kg ig,有促进小鼠血液凝固作用[3]。菊三七注射剂1%浓度1.5ml,3ml,6ml与豚鼠血小板液混合温育,药物与血小板的比值分别为30μg/百万,60μg/百万,120μg/百万,可使血小板发生伸展伪足、聚集、变形等粘性变形运动,并能使血小板膜破损和部分溶解,及产生脱颗粒等分泌反应,从而导致血小板释放ADP、血小板因子Ⅲ和Ca2+等止血活性物质而达到止血结果,对血小板的影响程度与用药剂量成正比[4]。 ②局部麻醉作用 菊三七水提醇沉液1∶20浓度浸蛙足,对脊蛙蛙足有表面麻醉作用,以1.1,1∶2,1∶4浓度id注射,对豚鼠实验表明有浸润麻醉作用,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法,以1∶5,1∶10,1∶20浓度冲洗坐骨神经,可使电刺激坐骨神经上部时反应消失,表明有传导麻醉作用[5]。
③其他作用 菊三七醇提物36mg/kg ig,对胃肠道墨汁推进试验证明,可使墨汁的推进减慢[3]。
毒性 菊三七碱(Gynurine)ip对小鼠的LD50为80.72±2.7mg/kg;50mg/kg ip,隔日一次,大鼠全部死亡,解剖有肝坏死,30,20,10mg/kgip连续注射6~37d,使大鼠产生不同程度肝损害甚至坏死并有腹水[6]。
参考文献 [1] 药学通报 1982;17(6):42 [2]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85;5(7):4 [3] 吉林中医药 1988;(4):35 [4] 药学学报 1982;17(11):801 [5] 中草药 1987;8(6):261 [6] 中草药 1984;15(1):27
。【药性】:性味 甘、苦,温。
①《纲目》:“味甘。”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微苦,温。” ③《新华本草纲要》:“叶或全草:味微苦,性温。” ④《滇南本草》:“味苦。” ⑤《四川中药志》:“味淡,性温。有小毒。
”
功效 散瘀止血,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跌打损伤,创伤出血,吐血,产后血气痛。
①《纲目》:“治金疮折伤出血及上下血病。” ②《草木便方》:“治内伤积血,痞块,心腹疼痛。” ③《天宝本草》:“治包块癥瘕,妇女血滞,腰脚痛,男子遗精,痢症。” ④《国药的药理学》:“治血痢,月经过多,分娩后的后期出血等。又遇虎咬、毒蛇咬,蜂刺伤时,取汁涂敷伤处。”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瘀血腹痛,大骨节病;外用治跌打损伤,痈疖疮疡,蛇咬伤,外伤出血。” ⑥《昆明药用植物调查报告》:“治浮肿。” ⑦《简易草药》:“通治五劳七伤,跌打损伤。”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生用破血,炙用补血。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研末,1.5~3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安徽中草药》:“治外伤肿痛:菊三七、虎杖各15g。煎水,服时加甜米酒、红糖各适量。另用菊三七叶捣烂敷伤处。”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骨折:菊叶三七(即菊三七)根、陆英根皮、黑牵牛根皮、糯米团根各250g,鲜品捣烂加白酒炒热,骨折复位后,敷药包扎固定。”
单方应用 ①《岭南采药录》:“治跌打,风痛:土三七(即菊三七)鲜根6~10g。黄酒煎服。” ②《四川中药志》:“治产后血气痛:土三七捣细,泡开水加酒兑服。” ③《湖南药物志》:“治蛇咬伤:三七草根捣烂敷患处。” ④《安徽中草药》:“治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子宫出血、菊三七研粉,每次4.5~10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或菊三七15g,煎服;或菊三七茎叶30g,捣烂,加凉开水绞汁服。” ⑤《安徽中草药》:“治外伤出血:菊三七研末敷伤处,加压包扎;或鲜菊三七茎叶捣烂敷伤处,压迫止血。” ⑥《四川中药志》:“治疮痈肿毒:菊三七根,捣绒外敷;或干粉调醋敷患处。” ⑦新医药经验交流(黑龙江省) 1971:“治大骨节病:取菊三七块根浸泡于30%酒精中,制成10%酊剂;或煎成药液配成12.5%及6.25%(供学龄儿童用)糖浆。每次20~30ml,每日2次,饭后30分钟服。
” ⑧浙江中医杂志 1988(2):“治痹症:菊叶三七制成注射液,每支2ml含生药1g。每次1支,1天2次,肌注。” ⑨吉林中医药 1990;(6):“治刺毛虫性皮炎:取菊三七的新鲜叶子1片,用手指捏烂后,在刺毛虫刺过的皮肤处,先顺擦,后旋转再逆擦,一般擦半分钟左右即可祛痒止痛。” ⑩吉林中医药 1990;(6):“治皮肤肿痛及蛇虫螯伤:菊三七叶捣烂,外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