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竹兰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513页(1077字)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异名 灰岩火烧兰(云南)。

基源 为兰科大烧兰属植物灰岩火烧兰的根。

原植物 灰岩火烧兰Epipactis tenii Schltr.

历史 据《新华本草纲要》记载:《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将本种误作Epipactis yunnanensis Schlecht;《中药大辞典》误作Epipactis helleborine(L.)Crantz,应予更正。

形态 陆生兰,高20~65cm。根状茎短,具细而长的根。

茎直立,上部具短柔毛,下部有3~4枚鞘。叶2~5枚,互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

总状花序具3~45朵花,花序轴被短柔毛;花苞片叶状,卵形至披针形,常下部的比花长,上部较短;花绿色至淡紫色,下垂,稍开放;中萼片卵状披针形,舟形,长8~10mm,渐尖;侧萼片和中萼片相似,但稍斜歪;花瓣较小.卵状披针形;唇瓣长6~8mm,后部杯状,半球形;前卵三角形,卵形至心形,长3~4mm,顶端钝,急尖至渐尖,常在近基部处有2枚光滑或稍皱缩的突起;合蕊柱连花药长3~4mm;子房倒卵形,长1~1.5cm,无毛。(图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695页.图2079)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300m左右的山坡林下或草丛中。分布于四川、云南。

。【生药】:

采集 秋季挖根,洗净晒干。

【药性】:

性味 ①《中药大辞典》:“苦,寒。”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淡,平。”

功效 理气行血,清热解毒。

主治 ①《中药大辞典》:“治肺热咳嗽痰脓,咽喉肿痛,声哑,牙痛,眼痛。” ②《新华本草纲要》:“用于跌打损伤,肾虚腰痛,毒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声哑,牙痛:野竹兰9~15g,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跌打损伤:野竹兰6~9g,水煎服。”

上一篇:野百合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