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参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598页(1841字)

【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概况】:

异名 鹝(《经》),绶草(《毛诗传》),鞭草(《分类草药性》),缠柱(《福建民间草药》),扭兰(《南宁市药物志》),盘龙花(《江西草药》),九龙(《贵州草药》)。

基源 为兰科绶草属植物绶草的根或全草。绶草属约50种;中国产2种,仅本种药用。

原植物 绶草Spiranthes lancea(Thunb.)Backer Bakh.f.et V.Steenis[S.sinensis(Pers.)Ames;S.australis(R.Brown.)Lindl.],又名盘龙参(《中药大辞典》)。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载:“盘龙参,袁州、衡州山坡皆有之。长叶如初生萱草而脆肥,春时抽葶,发苞如辫绳斜纠,开小粉红花,大如小豆瓣,有细齿上翘,中吐白蕊,根有粘汁,其根似天门冬而微细,色黄。”

形态 陆生兰。

高15~50cm。茎直立,基部簇生数条粗厚,肉质的根,近基部生2~4枚叶。叶条状倒披针形或条形,长10~20cm,具多数密生的小花,似穗状;花白色或淡红色,呈螺旋状排列;花苞片卵形,长渐尖;中萼片条形,钝,长5mm,宽1.3mm;侧萼片等长但较狭;花瓣和中萼片等长但较薄,顶端极钝;唇瓣近矩圆形,长4~5mm,宽2.5mm,顶端极钝,伸展,基部至中部边缘全缘,中部之上具强烈的皱波状的啮齿,在中部以上的表面皱波状,基部稍凹陷,呈浅囊状,囊内具2枚突起。蒴果椭圆形,有细毛。花期夏季,果期秋季。(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657页.图8144)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田畔或草地。

广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晒干或鲜用。

【药性】:

性味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淡,平。” ②《福建民间草药》:“苦,平。” ③《江西草药》:“甘、辛,凉。”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平。”

功效 滋阴益气,凉血解毒,润肺止咳。

主治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病后体虚,神经衰弱,肺结核咯血,咽喉肿痛,小儿夏季热,糖尿病,白带,毒蛇咬伤。” ②《分类草药性》:“蛇伤,脚气。” ③《天宝本草》:“添精壮阳。治头晕,腰疼酸软。” ④《陆川本草》:“解毒。治烂疮。

” ⑤《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润肺。治热咳。

” ⑥《湖南药物志》:“止虚热口渴,肺劳咳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15~30g。

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 《四川中药志》:“有湿热瘀滞者忌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福建民间草药》:“治糖尿病:盘龙参根、银杏各30g,猪胰1只,加水煎服。” ②《福建民间草药》:“治淋浊带下:盘龙参根30g,猪小肚1~2个,水煎,加少许食盐,分早晚2次服用。” ③《贵阳民间草药》:“治病后虚弱:盘龙参30g,红豆根15g,蒸猪肉250g或子1只内服,每3日服1剂,连服3剂。” ④《四川中药志》:“治老人大便坠胀带血:盘龙参9~15g,鲜鲫60g,煮熟,加白糖适量服。” ⑤《湖南药物志》:“治心胃痛:盘龙参6g,雄黄9g,大蒜头2枚,共捣烂,开水冲眼。”

单方应用 ①《江西民间草药》:“治痈肿:盘龙参洗净置瓶中,加入适量麻油封浸待用。用时取根捣烂,敷患处,日1换。

” ②《江西民间草药》:“治毒蛇咬伤:盘龙参捣烂,加酒糟拌匀敷于伤处,或加雄黄末少许亦可。” ③《江西草药》:“治带状疱疹:盘龙参根适量,研末,麻油调搽。” ④《陕西中草药》:“治汤火伤:盘龙参30g,加蚯蚓5条、白糖少许捣敷。” ⑤《湖南药物志》:“治虚热咳嗽:盘龙参9~15g,水煎服。”

上一篇:盘龙七 下一篇:盘叶忍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