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橘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722页(927字)
【名称出处】:《吉林中草药》
【概况】:
基源 为杜鹃花科乌饭树属植物越橘的成熟果实。
原植物 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 L.红豆、牙疙瘩(《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 常绿矮小半灌木。
地下茎长.匍匐,地上茎高约10cm,被微柔毛。叶革质,叶柄短,有微毛;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cm,宽8~10mm,顶端圆,微缺,边缘有细睫毛,上部具微波状锯齿,背面散生腺体。
短总状花序生枝顶,稍下垂;小苞片2,卵形;总轴和花梗密生微毛;花萼短,钟状,4裂;花冠钟状,白色或粉红色,直径5mm,4裂;雄蕊8,花丝有毛,花药无芒;子房下位。浆果球形,直径约7mm,红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196页.图434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900~3200m的林下、高山草原或水湿台地,常成片生长。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和新疆。
。【化学】:
含1-O-苯甲酰-β-D-葡萄糖(1-O-Benzoyl-β-D-glucose),2-O-苯甲酰-β-D-葡萄糖,6-O-苯甲酰-α-D-葡萄糖,以及6-O-苯甲酰-β-D-葡萄糖[1]。尚含18种氨基酸,6种羧酸和8种烷烃[2]。
参考文献 [1] CA 1990;113∶208374j [2]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1;(3)∶122(CA 1992;117∶169809r)
【药性】:
功效 止痛。
主治 《吉林中草药》:“治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新疆中草药手册》:“治肠炎,痢疾:越橘果6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