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落回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722页(2979字)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号筒草、勃勒回(《植物名实图考》),三钱三(《广西中药志》),山梧桐(《杭州药用植物志》),通天大黄(《湖南药物志》),土霸王(《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基源 为罂粟科博落回属植物博落回的带根全草。
原植物 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ld.)R.Brown,又名号筒杆、黄薄荷(《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号筒树(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喇叭筒、空洞草(浙江)。
历史 《本草拾遗》始载,谓:“博落回,生江南山谷。茎叶如草麻,茎中空,吹作声,如博落回,折之有黄汁,药人立死,不可轻用入口。
”按上记述,即本种。
形态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m。全体被白粉,含橙黄色液汁。茎圆柱形,中空,绿色,有时带红紫色。单叶互生,叶柄长5~12cm,基部膨大,抱茎;叶片阔卵形或近圆形,长5~10cm,宽5~24cm,7~9浅裂,边缘波状或具波状齿,上面绿色,下面粉白色。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多数;萼片2,黄白色,倒披针形,边缘薄膜质,早落;无花瓣;雄蕊20~36,长7.5~10mm;雌蕊1。蒴果倒披针形或狭倒卵形,扁平而下垂,长约2cm。种子4~6粒,椭圆形,褐色而具光泽。
花期6~7月,果期8~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页 图1737)
生境与分布 生于丘陵山地、山坡路边及沟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生药】:
栽培 宜湿润、能耐寒,适应性较强。
对土壤选择不严,但以肥沃的壤土为好。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多在4月上、中旬,按行株距各50~60cm开穴,深2~3cm,将种子拌入草木灰或细土后点播。播后覆薄土,每亩用种量250g。
苗高7~10cm时,结合除草松土进行间苗,每穴留苗2~3株。生长期中注意浇水、除草和追肥。
栽后3~4年,植株衰老,需要更新,翻蔸另种。另外,可在春季进行分株繁殖,将母株旁蘖生小苗挖出,进行穴栽。
采集 5~10月采收带根全草。
。【化学】:
根及地上部分含原阿片碱,α-别隐品碱、白屈菜红碱、血根碱、博落回碱(Bocconine)、黄连碱、小檗碱、紫堇萨明碱(Corysamine)[1]。从果实中分得乙氧基血根碱(Ethoxysanguinarine)、乙氧基白屈菜红碱(Ethoxychelerythrine)、原阿片碱、α-别隐品碱及β-别隐品碱[1];从全草中分得原阿片碱、α-别隐品碱及A碱(C20H16O4NCl·3H2O)[2]。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39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745
【药理】:
博落回茎叶煎剂100%浓度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及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1]。
博落回抗菌有效成分为乙氧基血根碱和乙氧基白屈菜红碱[2]。博落回根、茎、叶、果皮及其所含生物碱均有杀蛆作用[3,4]。
毒性 博落回口服可致人中毒致死,中毒时出现头晕、噁心、呕吐、心律紊乱,中毒原因主要是引起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5~8]。
参考文献 [1] 湖南医药杂志 1974;(5)∶49 [2] 药学学报 1979;14(9)∶535 [3] 中药通报 1957;3(2)∶60 [4] 中药通报 1958;4(9)∶308 [5] 中华内科杂志 1958;6(6)∶617 [6] 中华内科杂志 1963;11(5)∶399 [7] 新医学 1983;14(10)∶521 [8] 浙江中医杂志 1983;18(1)∶37
。【药性】:
性味 辛、苦,温。
有毒。 ①《本草拾遗》:“大毒。”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寒。有大毒。
” ③《新华本草纲要》:“全株:味苦,性温。有大毒。” ④《四川中药志》:“苦、辛,温。有大毒。” ⑤《湖南药物志》:“辛、涩,寒。有小毒。”
功效 消肿,解毒,杀虫。
主治 疔毒浓肿,急性扁桃腺炎,中耳炎,滴虫性阴道炎,慢性溃疡,烫伤,顽癣。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痈疖肿毒,下肢溃疡,阴道滴虫,烧烫伤。” ②《江西民间草药》:“治臁疮,顽癣。”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内服宜慎。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本草拾遗》:“治恶疮,瘿根,赘瘤,肉,白癜风,蛊毒,溪毒,已上疮瘘者:博落回、百丈青、鸡桑灰各等份。
为末敷。” ②《湖南药物志》:“治钩虫病:博落回根6g,槟榔6g,化血6g,皮硝3g。面灰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9粒。” ③《湖南药物志》:“治大便闭:博落回根或叶3g,土大黄6g,通草3g。水煎服。” ④《湖南药物志》:“治骨痛,博落回根、鸡屎藤叶、射干、地丁草、铁马鞭、菖蒲、黄荆叶、对时消各适量,捣烂加热敷患处。” ⑤《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指疔:博落回根皮、倒地拱根各等份,加食盐少许,用浓茶汁捣烂,敷患处。” ⑥江西《草药手册》:“治黄癣:先剃发,再用博落回60g,明矾30g,煎水洗,每日1次,共用7天。”
单方应用 ①《湖南药物志》:“治梅毒溃烂:博落回茎叶6~9g。水煎服。
” ②《湖南药物志》:“治皮肤病:博落回茎叶煎水洗。” ③《湖南药物志》:“治肿毒,博落回茎叶捣烂敷。” ④《湖南药物志》:“治虫牙,博落回根皮研末,塞入齿缝内。” ⑤《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蜈蚣、黄蜂咬伤:鲜博落回茎,折断,有黄色汁液流出,以汁搽患处。” ⑥江西《草药手册》:“治水、火烫伤:博落回根研末,棉花子油调搽。” ⑦江西《草药手册》:“治中耳炎:博落回同白酒研末,澄清后用灯芯洒滴耳内。” ⑧《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阴道滴虫:博落回全草洗净切片,先用急火煎,再用文火浓缩成糊剂,阴道冲洗后,用带线棉球蘸药塞入阴道,24小时后取出,或用棉签蘸药涂于阴道壁,每天1次,5天为一疗程。” ⑨《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足癣:博落回根、茎适量,用醋(浸过药面为度)浸泡1~2天,去渣取醋液外搽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