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767页(1853字)
【名称出处】:《上海常用中草药》
【概况】:
异名 草棉根皮(《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密根(《上海常用中草药》)。
基源 为锦葵科棉属植物草棉的根或根皮。
原植物 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 L.
余项参见“棉花”条。。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收根或根皮。
鉴别 根皮管状的碎片或卷束,长约30cm,厚0.5~1mm;表面淡棕色,具纵条纹及细小的皮孔,栓皮粗糙,易脱落,内表面淡棕色,带有纵长线纹。折断面强韧纤维性,内皮为纤维层,易与外层分离。
气微弱,味微辛辣。
。【化学】:
棉根含棉酚(Gossypol)(1)、6,6′-二甲氧基棉酚(6,6′-Dimethoxygossypol)、6-甲氧基棉酚(6-Methoxygossypol)、半棉酚(Hemigossypol)、甲氧基半棉酚(Methoxyhemigossypol)、以及少量挥发油,挥发油中含有4-羟基-3-甲氧基-1-苯乙酮(Acetovanillone)。此外,尚含天冬酰胺、草酸、水杨酸、甜菜碱、三甲胺及维生素K、C等。
参考文献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中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649
【药理】:
棉花根成分棉酚的药理见“棉花子”条。
【药性】:
性味 甘,温。
功效 镇静补气,止咳平喘。
主治 体虚咳嗽,疝气,崩带,子宫脱垂。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慢性支气管炎,体虚浮肿,子宫脱垂。”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疝气及崩带。” ③《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通经剂(用于月经困难及闭止),止血剂。” ④《新华本草纲要》:“用于神经衰弱,月经不调,慢性肝炎,支气管炎,体虚浮肿,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根皮9~30g。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①配冬瓜皮,治体虚浮肿。
②配白术、茯苓,治脾虚水肿。 ③配银杏、板蓝根,治慢性气管炎。 ④配大青叶、紫金牛、陈皮,治慢性气管炎。
⑤配大枣、白术、鸡矢藤,治脾虚少食,小儿营养不良。
⑥配党参、五味子、胡颓叶,治气虚咳嗽。 ⑦配党参、枳壳、天麻,治中气下陷、子宫脱垂、脱肛等症。
方选和验方 ①《上海常用中草药》:“治小儿营养不良:棉花根15~30g,红枣10枚。水煎,服时加食糖适量。
”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治体虚咳嗽气喘:棉花根、葵花头、蔊菜各30g。水煎服。
” ③苏医《中草药手册》:“治贫血:棉花根、丹参各等量。共研细末,加水制成丸剂,每日3次,每次6g。
” ④苏医《中草药手册》:“治子宫脱垂:棉花根180g,生枳壳12g。煎汤,每日分2次服,连服数日。
”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慢性气管炎:棉花根、大青叶各30g,紫金牛15g,陈皮9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10天为1疗程。
共服10个疗程。” ⑥《补药和补品》:“治气虚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棉花根30g,升麻6g,炒枳壳9g,党参15g。每日1剂,水煎服。” ⑦安医学报 1974;(1):“治百日咳:荔枝草、棉花根二层皮各720g,陈皮、甘草各90g,食糖150g。加水到5000ml,浓煎为3000ml。儿童每服5~15ml,每日服2次。
” ⑧群众医学 1974;(4):“治子宫脱垂:棉花根120~180g(或棉花根120g,益母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6天。
”
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慢性气管炎:复方棉花根皮片,每服4片,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