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叶马尾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780页(1280字)

【名称出处】:《中国经济海藻志》

【概况】:

基源 为尾藻科马尾藻属植物裂叶马尾藻的全藻体。

原植物 裂叶马尾藻Sargassum siliquastrum(Turn.)C.Ag.(S.serratifolium Ag.,S.tortile Ag.,S.filicinum Harv;S.kiushianum Yendo.;Fucus siliquastrum Turner),又名海蒿子(辽宁),海藻(《中国经济海藻志》)。

历史 参见“海藻”条。广东沿海作中药“海藻”代用品。

形态 藻体暗褐色,高40~100cm,可达2m,体质粗硬。固着器圆锥状或盘状。主干圆柱形,高约2~3cm,其上生出数条粗壮而扁压的初生枝。

近基部,枝为三棱形,扭曲,上部枝则近似圆柱状。藻体下部的叶长而宽,向下强烈的反曲,叶缘近于全缘,或有微齿,叶脱落后,叶柄常残存1短段,由于反曲的缘故,叶柄的伸出方向沿着初生枝向下形成1角度。

次生枝及其下部叶也有反曲的现象,向上则逐渐减弱以至停止。中部的叶呈锯齿形或重锯齿形。

叶质自薄纸质至厚革质。上部的叶窄细,有深裂,可裂至中肋。

气囊圆形或纺锤形。生殖托单条,生于狭窄的叶腋间,总状排列,此叶也可能脱落或残缺,有时2~3个生殖托生长在一短枝上。雄托较长,一般为5~9mm,径1.5mm;雌托短圆,一般长2~4mm,径1.5~2mm。

(图见《中国经济海藻志》.图版Ⅲ.29)

生境与分布 生于大干线下1~5m深处的岩礁上,少数生长在低潮带的大石沼中。分布于中国辽宁、山东、浙江(南麂,为浙江沿海局限种)、广东等沿海。朝鲜、日本也有。

本种为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带性海藻。。

【药理】:

本品可作为一种高效的阻止锶吸收的药物,日用量达12~15g未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对钙、铁、铜、锌的吸收无影响。

参考文献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4;4(1):1

【药性】:

性味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咸,寒。”

功效 消痰,软坚,利尿。

主治 瘿瘤瘰疬,水肿,睾丸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中国药用海洋生物》:“治咳嗽,痰结:裂叶马尾藻30g,鹅掌菜30g,冰糖适量,水煎服。”

单方应用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治瘿瘤,瘰疬,水肿,睾丸肿痛:裂叶马尾藻9~15g。水煎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