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松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839页(1214字)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基源 为松科松属植物黑松的花粉和松针。

原植物 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又名日本黑松(《中国树木分类学》)。

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径达2m。

幼树树皮暗灰色,老时呈灰黑色,粗厚。枝条开展,树冠宽圆锥状或伞形;一年生枝淡黄褐色,无毛;冬芽圆柱形,银白色。针叶粗硬,2针1束,深绿色,有光泽,粗硬,长6~12cm,树脂管6~11个,中生,叶鞘宿存。球果熟时栗褐色,圆锥状卵形或卵圆形,长4~6cm,径3~4cm,有短柄,向下弯曲;种鳞的鳞盾隆起,横脊显着,鳞脐微凹,有短刺。

种子倒卵状椭圆形,长5~7mm,种翅灰褐色,有深色条纹,长10~12mm。花期4~5月,种子第2年10月成熟。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312页.图624)

生境与分布 原产日本及朝鲜南部海岸地区,中国辽东半岛、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台湾有栽培。

。【化学】:

松针挥发油中含单萜类,花粉中含脂肪酸、不皂化物、烃、长链醇、甾醇(主要为β-谷甾醇)[1]

花粉含栗甾酮(Castasterone)和2-去氧栗甾酮,后者化学名为:(22R,23R,24S)-3α,22,23-三羟基-24-甲基-5α-胆甾烷-6-酮[3,4]

附 种子油含不常见脂肪酸:顺-5,9-十八碳二烯酸,顺-5,9,12-十八碳三烯酸,顺-5,11,14-二十碳三烯酸[2]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1 [2] 植物学报1984;26(3):290 [3] CA 1984;100:48616r [4] CA 1984;100:64954e

【药性】:

性味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温。”

功效 收敛,止血。

主治 《全国中草药汇编》:“胃、十二指肠溃疡,咳血;外用治黄水疮渗出液多不结痂,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水煎3~6g;外用:适量,撒敷患处。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咳血:松花粉3~6g。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黄水疮渗出液多不结痂,外伤出血:松花粉外用适量,撒敷患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