榅桲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931页(1805字)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土木瓜(《药材学》)。

基源 为蔷薇科榅桲属植物榅桲的果实。榅桲属只有1种,原产中亚西亚,中国栽培。

原植物 榅桲Cydonia oblonga Mill.,又名木梨(《中国树木分类学》)。

历史 《本草拾遗》:“榅桲,树如林檎,花白绿色。”《本草图经》:“榅桲,旧不着所出卅土,今关陕有之,沙苑出者更佳。其实大抵类楂,但肤慢而多毛,味尤甘,实初熟时,其气芬馥,人将致衣笥中亦香。

”《纲目》:“榅桲盖模楂之类生于北土者,故其形状功用皆相仿佛。”李珣《南海药录》言:关中谓林檎为榅桲。按述征记云:林檎佳美。榅桲微大而状丑有毛,其味香,关辅乃有,江南甚希。

观此则林檎、榅桲,盖相似而二物也。李氏误矣。

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细弱,无刺,圆柱形,嫩枝密被绒毛,后脱落,紫红色,二年生枝条无毛,紫褐色,有稀疏皮孔。单叶互生,叶片卵形至长圆形,长5~10cm,宽3~5cm,先端急尖,凸尖或微凹,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无毛或幼嫩时有疏生柔毛,深绿色,下面密被长柔毛,浅绿色;叶柄长8~15mm,被绒毛;托叶卵形,早落。花单生,花梗长0~5mm,被绒毛;花直径4~5cm;萼筒钟状,外面密被绒毛,萼片5,卵形至宽披针形,长5~6mm,反折,比萼筒长,内外两面被绒毛;花瓣5,倒卵形,长约1.8cm,白色;雄蕊20,花柱5,离生,基部密被长绒毛,子房下位,5室。

梨果梨形,直径3~5cm,密被短绒毛,黄色,有香味;萼片宿存;果梗短粗,长约5mm,被绒毛。

花期4~5月,果期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36卷.405页.图版55∶5~7)

生境与分布 中国新疆、陕西、江西、福建等地有栽培。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收成熟果实,纵剖为两,晒至全干。

药材产于江苏、山东、湖北、河北、陕西及东北。

鉴别 果实梨状,质坚硬,往往纵剖为两;表面暗红色或黄棕色,光滑不皱,肉厚而粗,断面颗粒状,边缘不卷曲。质松体轻,隔瓤淡淡黄棕色,上有种子脱落之凹痕。

味微酸而涩。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化学】:

成熟的果实含糖10.5%(其中主要为果糖,占6.27%)、鞣质0.66%、原果胶(Protopectin)4.7%、有机酸1.22%(为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和挥发油。

果皮含具有果实特殊气味的庚基乙基醚和壬基乙基醚。种子含粘质达20%,苦杏仁甙(Amygdalin)0.53%和脂肪油8.15%,油中含肉豆蔻酸(Myristicacid)和异油酸的甘油酯。

参考文献 CA 1962;56:5360b

。【药性】:

性味 甘、酸,温。

功效 祛湿解暑,舒筋活络,下气,消食。

主治 伤暑,呕吐,腹泻,消化不良,胸闷。 ①《海药本草》:“主水泻,肠虚烦热,散酒气,并宜生食。” ②《日华子本草》:“除烦渴,治气。” ③《开宝本草》:“主温中下气,消食,除心间醋水,去臭。” ④《本草图经》:“治胸膈中积食,去醋水,下气止渴。欲卧啖一两枚而寝,生熟皆宜。”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伤暑,呕吐,腹泻,消化不良,关节疼痛,腓肠肌痉挛。”

用法用量 内服:5~10g。

使用注意 《食性本草》:“发毒热,秘大小肠,聚胸中痰,壅涩血脉,不宜多食。”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伤暑,消化不良,关节疼痛,腓肠肌痉挛:榅桲4.5~9g。水煎服。”

上一篇:楝花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