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叶薯蓣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971页(1380字)
【名称出处】:《贵州草药》
【概况】:
异名 龙骨七(贵州),生塔(云南中甸藏语),细山药(云南武定)。
基源 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蜀葵叶薯蓣的根状茎。
原植物 蜀葵叶薯蓣Dioscorea althaeoides Knuth(D.platanifolia Prainet Burkill)
形态 缠绕草质藤本。根状茎横生,细长条形,分枝纤细。茎幼嫩时具稀疏的长硬毛,开花结实后近于无毛。
单叶互生,有柄,通常比叶柄长;叶片宽卵状心形,长10~13cm,宽10~13cm,顶端渐尖,边缘浅波状或4~5浅裂,表面有时有毛,背面脉上密被白色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
雄花有梗,长2~5mm,常由2~3朵集成小聚伞花序再组成总状花序,有时花序轴分枝形成圆锥花序;花被碟形,基部连合成管,顶端6裂,开花时裂片平展,雄蕊花丝较短,有时弯曲。雌花序穗状,有花40朵或更多,单生或2~3个簇生叶腋;退化雄蕊丝状或无。蒴果三棱形,长约2.5cm,宽约1.5cm,基部渐狭,顶端稍宽大,表面草黄色,有光泽;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基部,向顶端有斧头状的宽翅,长约8mm。花期6~8月,果期7~9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556页.图794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000~2000m的山坡沟旁或路边的杂木林下或林缘。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生药】:采集 秋、冬季采挖,除去泥土,切片,晒干。
【化学】:
含薯蓣皂甙元(Diosgenin),含量为0.31%~2.30%[1],β-谷甾醇(β-Sitosterol)、薯蓣皂甙元棕榈酸酯(Diosgenin palmitate)、△3,5-脱氧替告皂甙元(△3,5-Deoxytigogenin)、薯蓣皂甙(Dioscin),纤细皂甙(Gracillin)[2]。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17 [2] 药学学报 1984;19(10):799
【药性】:
性味 辛,温。
①《中药大辞典》:“辛,温。”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平。”
功效 舒筋活络,祛风除湿。
主治 风湿麻木,跌打损伤,积食饱胀,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服。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贵州草药》:“治风湿麻木:龙骨七、大风藤各30g。煨水服。” ②《贵州草药》:“治跌打损伤:龙骨七60g。泡酒500ml,每服15~30g。
” ③《贵州草药》:“治积食饱胀,消化不良:龙骨七3g。研末,开水吞服,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