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叶花椒皮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3091页(1648字)
【名称出处】:《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概况】:
基源 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椿叶花椒的树皮。
原植物 椿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et Zucc.
余项参见“樗叶花椒”条。
【生药】:
采集 立夏前后,剥取树皮,晒干。
药材产于浙江、福建。本品在部分地区作海桐皮入药。
鉴别
性状 干燥树皮呈板状或卷曲,厚1.5~2mm。外表面青灰色或淡灰褐色,多皱缩浅槽纹,其上布有不规则的乳头状钉刺;栓皮易脱落,露出浅棕黄色的内皮;内表面黄白色,或略带棕色,光滑,有细纵纹。
质坚韧,断面裂片状。气微,味略苦。
显微 粉末淡绿黄色。 ①纤维及晶纤维较多,成束或有散离。颇长,边缘微波状,直径12~26μm,壁极厚,木化,初生壁与次生壁稍有分离,孔沟大多不明显,胞腔线形,有的呈细波状弯曲。纤维束周围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增厚,木化。 ②草酸钙方晶呈正方形、长方形或为双晶,直径约至12cm。 ③石细胞较多,大多成群,淡黄色。
呈类圆形、圆多角形、类长方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延长,偶有略呈分枝状,直径24~56μm,壁极厚,层纹明显,孔沟细;有的初生壁与次生壁分离。 ④木栓石细胞成群或单个散在,无色或淡黄色。断面观呈类长方形或类方形,宽约至37μm,壁极厚,显细密层纹,胞腔不明显,有的外壁薄,胞腔大小不一,偏于外侧;表面观呈多角形,胞腔不明显或呈圆点状。 ⑤角刺中细胞多成片。
呈圆多角形,直径35~60μm,壁厚3~8μm,木化,纹孔较密。 ⑥木栓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壁稍厚,木化。(图见徐国钧等《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639页.图313)。【化学】:
树皮含茵芋碱(Skimmianine)、木兰碱(Magnoflorine)、樟叶木防己碱(Laurifoline)[1,2],挥发油[3]。
附 根含白鲜碱(Dictamnine)、花椒亭(Xanthyletin)、茵芋碱、樟叶防己碱、光叶花椒碱(Nitidine)[4]。根皮含花椒亭,橙皮甙(Hesperidin)[1]。
木质部含白鲜碱、茵芋碱、木兰碱[2]。叶含挥发油、树脂、酚性成分[3]。
挥发油中含甲基壬基甲酮(Methyl nonyl ketone)[1]。
参考文献 [1] 药学杂志(日)1966;86(8):732 [2] 药学杂志(日)1958;78:1441 [3] 中国医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1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397 [4] 药学杂志(日)1966;86(7):631。
【药性】:
性味 苦,平。
《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苦,平。”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杀虫。
主治 ①《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妇人产后关节风痛。” ②《岭南县药物资源名录》:“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腰膝疼痛,疥癣,鞘膜积液。”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湿,通经络。治腰膝疼痛,顽痹,疥鲜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妇人产后关节风痛:樗叶花椒皮9~15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