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子(图369)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801页(2108字)
图369 诃子
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绒毛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var.tomentella Kurt.或小花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var.parviflora Thwaites的干燥成熟果实。原植物系落叶乔木,野生与栽培均有。商品诃子过去多系进口。目前在我国云南等地发现亦有生产,并能供应国内需要。
主产云南、广东、广西亦产。进口主产印度、斯里兰卡。
【性状鉴别】
1.诃子、绒毛诃子:果实呈长圆形或卵圆形,较皱缩。长2~4cm,直径2~2.5cm。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略具光泽,有5~6条明显的纵棱线,在纵棱线之间有1~2条明显或不明显的纵向凸起,并可见细密的横向纹理。基部有圆形的果柄痕。剖开后果肉厚2~4mm,黄棕色或黄褐色。果核长1.5~2.5cm,直径0.8~1.5cm,浅黄色,粗糙,坚硬。种子1粒,狭长纺缍形,长约1cm,直径0.2~0.4cm,膜质种皮黄棕色,子叶2,白色,相互重叠卷旋。无臭,味酸涩后甜。
2.小花诃子 果实呈长圆形或卵圆形,较饱满。长2.5~3.5cm,直径2~2.5cm。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有5~10条纵棱线。基部有圆形果柄痕。质重、剖开后果肉黄色,较松泡。果核与种子形状与上相似。无臭,味微酸涩。
以身干、表面黄棕色、微皱、有光泽、肉厚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或取净诃子,稍浸,焖润,去核,干燥。
(二)切制
用时打碎。
(三)炮炙
1.炒制 取净诃子肉,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
2.制炭 取原个诃子,置锅中,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喷水灭火星,取出,去核即可。
3.烫制 先将沙子置锅内炒松,倒入净诃子,用中火炒至表面呈焦黄色,鼓起为度,取出,筛去沙子,放凉,剥去核。
4.土制 先将灶心土置锅内炒松,倒入净诃子,用武火炒焦黄色,鼓起为度,取出,筛去土、放凉、剥去核。每500kg诃子,用灶心土250kg。
5.蒸制 取净诃子加水润透,置笼或罐内,蒸至发黑为度,取出,放凉。剥去核,晒干。
6.煨制 用面裹煨法,煨至面皮焦黄为度,剥去面皮,临用时打碎。
7.麸制 取麸皮,撒在锅内,加热至冒烟时,倒入净诃子肉,用武火炒至黄褐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性味归经功效】
平、苦、酸、涩。归肺、大肠经。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应用】
1.久泻、久痢、脱肛 本品苦酸涩有涩肠止泻的功效。可单用。常与罂粟壳、陈皮、干姜配伍,如诃子皮饮。
2.久咳、失音 本品敛肺止咳,利咽开音。治疗肺虚久咳、失音,常与五味子、人参配伍;治疗痰热壅肺、久咳,失音,常与桔梗、甘草、薄荷等配伍。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3~1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肺虚喘咳,失音宜生用;老年久泻宜煨用;虚寒久泻,便血脱肛,宜炒用。
外邪未解,内有湿热火邪者忌服。
【备注】
《本草纲目》:“诃子同乌梅、五倍子用则收敛,同橘皮、厚朴用则下气,同人参用则能补肺治咳嗽。”
本品含大量鞣质,其主要成分为诃子酸、原诃子酸等。诃子所含鞣质有收敛、止泻作用。对痢疾、伤寒、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