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梭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厌氧菌检验手册》第276页(544字)

1.生物学特征 破伤风梭菌(C.tetani)幼龄细胞为革兰氏阳性,但约24小时培养后易变为阴性,专性厌氧,多数菌株为周鞭毛,运动,细胞大小为0.5~1.7×2.1~18.1μm,单生或成对,芽孢中生或端生,偶尔为次端生。血平板上菌落直径为4~6mm,扁平,半透明,灰色,表面呈垫状,边不齐,一般有β窄的溶血带,具有游动趋势,尤其湿平板上,透明菌落。最适温度为37℃,30℃时也有生长,<25℃或>45℃中很少或不生长。液体培养物呈均匀或絮状沉淀,5天后为6.1~6.5,并产生大量气体。产生氨和H2S,还原中性红,通常还原刃天青。PYG中主要代谢产物是丁醇、乙酸、丁酸及少量丙酸等。

2.生态学、临床和防治 破伤风杆菌主要产生两种有致病性的可溶性抗原,即破伤风溶血素和破伤风痉挛素。引起人类及动物的破伤风病。

此菌可从各地土壤、人、动物,尤其是粪便、医院空气,偶尔从动物伤口分离。人类一切与损伤有关的软组织感染都有可能导致发病。

本菌对氯霉素、氯林可霉素、红霉素、青霉素G及四环素都敏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