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
书籍:现代本草纲目下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3163页(605字)
【名称出处】:《雷公炮炙论》
【概况】:
基源 为牛科动物黄牛、牦牛等的乳汁制成的食用脂肪。
原动物 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和牦牛Bos grunniens Linnaeus
余项参见“牛肉”条。
【药性】:
性味 ①《千金·食治》:“味甘,平。” ②《唐本草》:“性冷。”
功效 养营,滋阴,润燥,止渴。
主治 虚劳肺痿,咳唾脓血,消渴,便秘,风痹,皮肤瘙痒。
①《千金·食治》:“补虚,去诸风痹。去月蚀疮,添髓补中填骨。” ②《唐本草》:“主风邪痹气,通润骨髓,可为摩药,功优于酥。” ③《日华子本草》:“止惊悸,心热,头痛,明目,敷脑顶心。”
用法用量 内服:溶化冲。
外用:涂摩。
使用注意 《随息居饮食谱》:“中虚湿盛者忌之。”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太平圣惠方》:“治中风烦热,皮肤瘙痒:醍醐125g。每服半匙,以酒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