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3268页(1187字)

【名称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概况】:

异名 捆仙绳(《天宝本草》),糯米菜(《峨眉药用植物》),糯米草、米浆藤(《贵州民间方药集》),生扯拢、筲箕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铁箍蔓草(《贵阳民间草药》),红米藤、红饭藤(《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自消散、铁节草(《广西中草药》),小铁箍、小粘药、红头带(《云南中草药》),红石薯、仔菜、贯线草(《福建中草药》),土加藤(《云南中草药选》),啜脓膏(《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 为荨麻科糯米团属植物糯米团的全草。糯米团属全世界约13种;中国有1种1变种,其中1种供药用。

原植物 糯米团Gonostegia hirta(Bl.)Miq.[Memorialis hirta(Bl.)Wedd.],又名蒿苎麻(《中国植物图鉴》),乌草(《秦岭植物志》),蚌巢草(《海南植物志》),糯米藤(《湖北植物志》)。

形态 多年生草本,长达100cm左右。

茎渐升或外倾,通常分枝,被短柔毛。叶对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狭卵形,披针形或卵形,长3~11.5cm,宽1.2~2.6cm,顶端浙尖或长浙尖,基部浅心形,全缘,无毛或疏生短毛,表面稍粗糙;基出脉3条。

雌雄同株;花淡绿色,簇生叶腋;雄花具细柄,花蕾近陀螺形,上面截形,花被片5,长约2mm;雄蕊5;雌花近无柄,花被管状,柱头丝形。瘦果卵形,先端尖,黑色,光滑,有10条突起的纵棱。花期7~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522页.图104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溪边、林缘或阴湿草坡。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生药】:

栽培 糯米团适应性较强,宜在肥沃、湿润的壤土中生长。

用种子繁殖,3~4月播种,直播。行株距各27cm,穴深5~7cm,施人畜粪水后,将种子拌有草木灰与细土后匀撒穴中,不再覆土。

出苗后,结合松土除草进行间苗、补苗,每穴留苗4~5株。生长期中追肥2~3次,用人畜粪水和尿素追施;冬季可施堆肥。

采集 全年可采带根全草,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药材产于四川、贵州、浙江。

鉴别 干燥带根全草,根粗壮,肉质,圆锥形,有支根;表面浅红棕色,不易折断,断面略粗糙,呈浅棕黄色。茎黄褐色。

叶多破碎,暗绿色,粗糙有毛。气微,味淡。。【药性】:

性味 淡,平。

功效、主治参见“糯米团”条

上一篇:鹰不泊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