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1938页(6079字)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阿片、阿芙蓉(《纲目》)。
基源 为罂粟科罂粟属植物罂粟未成熟的果实,经割破果皮流出的乳液干燥后的凝固物。罂粟属全世界约100种,中国有6~7种。
原植物 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
历史 《开宝本草》始载有罂子粟,又称米囊子。
《图经本草》载“……花有红、白二种,微腥气,其实形如瓶子,有米粒极细。圃人隔年粪地,九月布子,涉冬至春,始生苗,极繁茂。……俟瓶焦黄,乃采之。
”《纲目》载:“罂粟秋种冬生,……叶如白苣,三四月抽苔结青苞,花开则苞脱,花凡四瓣,大如仰盏,罂在花中,须蕊裹之,花开三日即谢,而罂在茎头,长一、二寸,大如马兜铃,上有盖,宛然如酒罂,中有白米极细。”按上记述即本种。
形态 一至二年生草本,植株高60~150cm;全株光滑无毛,富含乳汁,稍被白粉。茎直立,多少分枝。
叶互生,长卵形或狭长卵形,长6~30cm,宽3~20cm,边缘具缺刻状粗齿或羽状浅裂,基部心形,下部叶具短柄,上部叶无柄,抱茎。花单生于茎顶,具长梗,花蕾下垂;萼片2,绿色,早落;花瓣4,2轮,圆形或宽卵形,长宽均为5~7cm,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长圆形,黄色;雌蕊1,子房球形,柱头7-15,放射状排列。
蒴果卵状球形或椭圆形,孔裂。种子多数,棕褐色,表面具网纹。花期4-6月,果期6~8月。(图见《中草药学》.中册.351页.图294)
生境与分布 本种作为麻醉药品由国家严加管理,系定点少量栽培。
。【生药】:
采集 通常于果实充分成长而尚未成熟,果皮仍为绿色或稍现黄色时(此时乳汁中吗啡含量最高),用利刀或特制的锯齿切伤器,于晴天傍晚,浅割果皮(直割或斜割),将散布于果皮部组织中的乳汁管切断,白色乳汁即自割口渗出成滴状,于空气中渐由微红色变成棕色,并逐渐凝固成粘稠状物,翌晨用涂油的竹片刮取;每-果实,可刮取3~4次。
刮得的鸦片,以罂粟叶包裹,置暗处阴干。
鉴别 形状不一,有成球形、饼形、砖块或不规则形,棕色或黑色,带蜡质。外部附有罂粟叶或纸片。
新鲜时质软,贮藏日久,渐变坚硬。
臭特异,带麻醉性,味极苦而特异。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总生物碱含量10%~25%,以袂康酸盐(Meconate)形式存在。
主要有吗啡(Morphine)(1)、那可汀(Narcotine)、可待因(Codenie)(2)、蒂巴因(Thebaine)、罂粟碱(papaverine)、那碎因(Narceine)、可达明碱(Codamine)[1]、可他宁(Cotarnine)、隐品碱(Cryptopine)、格闹莨菪品(Gnoscopine)、氢化可他宁(Hydrocotarnine)、兰梭品(Lanthopine)、劳丹尼定(Laudanidirie)、劳丹宁(Laudanine)、劳丹诺辛(Laudanosine)、袂康定(Meconidine)、罂粟壳碱(Narcotoline)、尼奥品(Neopine)、氧化那可汀(Oxynarcotine)、罂粟胺(Papaveramine)、紫鸦片碱(Porphyroxine)、伪吗啡(Pseudo-morphine)、丽春花定碱(Rhoeadine)、鸦片黄(Xanthaline)[2]。还含斯氏紫堇碱(Scoulerine)[3]、d-异波尔定碱(d-Isoboldine)[4]、异种荷包牡丹碱(Coreximine)[5]、异紫堇杷明碱(Isocorypalmine)、牛心果碱、(Reticuline)、健身巴豆定(Salutaridine)、紫堇块茎碱(Corytuberine)、木兰碱(Magnoflorine)、黄连碱(Coptisine)、小檗碱(Berberine)、血根碱(Sanguinarine)[6]、粉绿罂粟碱(Glaudine)、罂粟红碱B(PapaverrubineB)[7,6]、罂粟红碱C(Papaverrubine C)、N-甲基-14-O-去甲基表紫鸦片碱(N-Methyl-14-O-demethylepiporphyroxine)[7]、杷拉乌定碱(Palau dine)[8]、及6-甲基可待因(6-Methylcodeine)[9]等生物碱。另含袂康宁(Meconin)[1,2]、豆甾醇(Stigmasterol)、环木波罗烯酮(Cycloartenone)、环鸦片甾烯酮(Cyclolaudenone)、环木波罗烯酮酯、环鸦片甾烯酮酯、β谷甾醇(β-Sitosterol)、环木波罗烯醇(Cycloartenol)、环鸦片甾烯醇(Cyclolaudenol)、10-二十九醇(10-Nonacosanol)、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 Sitosteryl-D-glucoside)、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单棕榈酸酯(β-Sitosteryl-Dglucoside monopalmitate)[9,10]。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学.中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352 [2] 日本药局方注解.第6改正版.忠良书店, 1955:528 [3] Tetrahedron Lett 1966;(20):2261 [4] J Pharm Sci 1967;56:754 [5] JPharm Sci 1971;60:873 [6] Pharmazie 1966;21:496 [7] J Pharm Sci 1968;57:30 [8] J PharmSci 1968,57:940 [9] J Pharm Sci 1965;54:1393 [10] CA 1970;72:75642f [11] Chem Pharm Bull 1962;10:872。【药理】:
鸦片中含有多种具明显药理作用的生物碱,今分述如下:①吗啡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作用,能选择性地抑制大脑皮质痛觉区及间脑,因而能在不影响感觉及清醒的条件下减轻或消除疼痛。
其镇痛作用很强,对慢性疼痛及间断性的剧痛都有效。吗啡还有催眠作用。
对中枢作用的另一特点是引起欣快症,服用者处于特殊的愉快状态,为导致耐受性和成瘾的重要原因。吗啡能抑制消化腺的分泌,降低肠管的蠕动,使胃肠道的括约肌收缩,延长食糜在肠管内的停留时间,因此延长胃的排空时间;除了抑制胃液分泌外还能抑制胰液的分泌,提高上部小肠的肌张力,使推进型节律收缩明显减弱;又能使回盲瓣及肛门括约肌张力增加,造成肠内容物通过变慢,水分被大量吸收,粘稠度增高而引起便秘。
吗啡对心血管系统没有明显影响,但使用吗啡后有直立性低血压发生,可能是由于对延髓血管运动中枢有抑制作用,同时能促使组胺释放,扩张外周血管所致。另外,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使体内二氧化碳蓄积,可引起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升高。
吗啡有镇咳作用,这可能是作用于孤束核的吗啡受体,抑制咳嗽中枢所致。吗啡还能兴奋延髓的催吐化学感受区引起恶心或呕吐,兴奋动眼神经缩瞳核,使瞳孔缩小。吗啡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作用于吗啡受体实现的。这些受体不仅与其镇痛作用有关,也与它的其它作用有关。初步认为丘脑、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区的吗啡受体与镇痛作用有关;杏仁核、纹状体及下丘脑的吗啡受体可能与疼痛的情绪反应有关;边缘系统的吗啡受体与欣快感有关;孤束核的吗啡受体可能与镇咳、降压及胃液分泌有关。吗啡的体内代谢显示,口服易经小肠吸收,注射给药吸收更快,皮下给药30mtn后即有60%被吸收,吸收后分布于全身组织并迅速穿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
还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故分娩前妇女忌用。吗啡在体内的20%为游离型,60%~70%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其余10%在肝内脱甲基成为去甲吗啡,它们均自尿排出,也有小量经乳腺排出。
吗啡对小鼠sc的LD50为500mg/kg。吗啡的不良反应有眩晕、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呼吸抑制和嗜睡等副作用。
连续反复多次应用吗啡极易产生耐受性和成瘾。过量可引起呼吸麻痹而致死。
②可待因 亦称甲基吗啡,是在吗啡的第3位酚羟基的氢为甲基取代,口服易吸收,其作用和作用机制与吗啡相似,但镇痛作用较弱,只有吗啡的1/12。镇咳作用虽也较弱,但在治疗剂量时有良好的效应,是典型的中枢性镇咳药。
它的呼吸抑制、欣快感及成瘾性均较吗啡为弱。
作用时间与吗啡相似,可持续4~6h。对心血管系统及平滑肌器官无明显的影响。小鼠sc盐酸可待因的LD50为300mg/kg。
③罂粟碱 对各种平滑肌、大的动脉血管有松弛作用,如处于痉挛状态则松弛作用更明显。对平滑肌的松弛作用是直接的,和神经分布无关,罂粟碱2×10-6g/ml的浓度在体外对菸碱、乙酰胆碱及氯化钡引起的豚鼠结肠痉挛都有拮抗作用。对犬有长时间舒张冠状血管及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可抑制心肌兴奋和抗心律失常作用。
还有降压作用和收缩子宫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很小,只有在很大剂量时才出现镇静作用。
可通过颈动脉体及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引起反射性的兴奋呼吸。本品毒性小,大鼠po的LD50为750mg/kg,小鼠po的LD50为528mg/kg,小鼠iv的LD50为46.3mg/kg。
④那可汀 对实验动物及人均有良好的止咳作用,1mg/kg即显止咳功效,且无中枢抑制现象,无成瘾性。那可汀毒性较小,大鼠ig超过800mg/kg才产生死亡,故其安全度很大。
犬每天ig30mg/kg,每周给药5d,连用13wk未见毒性反应。对小鼠ig的LD50为1090mg/kg,sc给药的LD50为725mg/kg,iv的LD50为47mg/kg和83mg/kg(溶于稀盐酸中)。
⑤那碎因 无镇痛作用,止咳作用与可待因相似。兔iv 50mg/kg,能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强加快。150~200mg/kg剂量,能特异性的对抗吗啡的抑制呼吸作用,而对巴比妥类的抑制呼吸作用则无效。
还有明显的降压及兴奋肠管蠕动的作用。对小白鼠、兔、猫、犬的急性毒性颇相似,其LD50都在1.8~2.2g/kg范围内。 ⑥蒂巴因 无镇痛作用。
1/100~1/500的LD50剂量能延长巴比妥所致的睡眠时间,剂量增大则无此作用。能对抗乙酰胆碱对蛙腹直肌的收缩作用。犬iv0.5mg/kg可引起短暂的血压下降,但降压作用有快速耐受性。
10-4mol/L对豚鼠离体心脏呈抑制作用,并能松弛兔离体肠管。小剂量时有中枢抑制作用,而大剂量则产生痉挛和呼吸麻痹。2mg/kg可消除吗啡5mg/kg所产生的呼吸抑制作用。
能使组织释放组胺,对人、豚鼠和马的胆碱脂酶以及人血中的普鲁卡因酶有抑制作用。在兔体内与苯巴比妥有互相对抗作用。对咖啡因有增强作用。小白鼠ip的LD50为25mg/kg,sc为31mg/kg,盐酸盐对家兔sc的LD50为14mg/kg。
⑦隐品碱 在鸦片中含量极微,其作用与罂粟碱相似。在离体豚鼠心耳标本上,能延长兴奋期,与别隐品碱相似,而与小檗碱不同。静注可使豚鼠、兔血压轻度升高,大量则降压,能引起心律不齐,并对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不齐有增敏作用。在离体心脏上能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收缩力、振幅及频率。对离体小肠,先引起收缩,重复用药则导致松弛。有轻度的镇咳作用(电刺激猫喉神经法)。
对兔有缩瞳作用,能降低眼压。对小白鼠ip的LD50为0.2mg/kg。
中毒时可使动物运动失调、不安、抽搐、流涎、姿势及循环障碍等。故可能与吗啡相似,作用于锥体外系及中脑部位[1~3]。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 1976:354 [2] 基础药理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04 [3]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29,266,741,801,1056。
【药性】:
性味 酸、涩,温。
有毒。 ①《唐本草》:“辛,苦,平。” ②《纲目》:“酸、涩,温。微毒。
” ③《中药大辞典》:“苦,温,有毒。”
归经 肺、肾、大肠经。
①《得配本草》:“足少阴经。” ②《本草求真》:“命门。” ③《本草撮要》:“手足太阴、阳明、少阴经。”
功效 敛肺,止咳,止痢,镇痛。
主治 久咳,泻痢脱肛,神经痛,月经痛,胸绞痛,肠绞痛。 ①《唐本草》:“主百病中恶,客忤邪气,心腹积聚。” ②《纲目》:“泻痢、脱肛不止,能涩丈夫精气。” ③《本草求原》:“性同于粟壳,而止痢止痛行气之效尤胜。” ④王殿翔《生药学》:“用于失眠为催眠药;神经痛、月经痛、胸绞痛、肠绞痛等为镇痛药。”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1~0.3g。
使用注意 有成瘾性,不宜长期持续应用。肝功能严重不全者,肺原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患者,婴儿、哺乳期妇女均忌服。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摄生众妙方》:“治痢疾:木香、黄连、白术、鸦片各等份。研细末,捣饭粒为丸。随用大小,每服壮者各用0.3g,老稚只用0.15g,服时在空心或觉腹饥,用米汤送下。最忌酸物、酒、醋,生冷油腻。
若渴亦只用米汤略饮之,不可茶汤太过,3日过,俱不忌。
”
单方应用 《医林集要》:“治久痢:阿芙蓉小豆许,空心温水化下。日1服。
忌葱,蒜,浆水。若渴,饮蜜水解之。”。【医药家论述】:
①缪希雍《本草经疏》:“阿芙蓉,其气味与粟壳相同,而此则止痢之功尤胜,故小儿痘疮行浆时泄泻不止,用0.15~0.3g,未有不愈,他药莫逮也。” ②黄宫绣《本草求真》:“阿芙蓉,气味与粟壳相似,而酸涩更甚。用阿芙蓉0.15g,糯米饭捣作3丸,通治虚寒百病,凡泻痢脱肛,久痢虚滑,用0.3~0.6g,米饮送下,其功胜于粟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