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剑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20页(1323字)

【名称出处】:《中药大辞典》

【概况】:

异名 荆芥、野香薷(广东),薄荷、酒瓶草(广西)。

基源 为唇形科石荠苎属植物小花荠苎的全草。

原植物 小花荠苎Mosla cavaleriei Lévl.(Orthodon cavaleriei(Lévl.)Kudo),又名细叶七星剑(广东)、痱子草(贵州)。

形态 一年生草本。

茎高25~100cm,具分枝,被具节长柔毛及混生的微柔毛。

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5cm,宽1~2.5cm,顶端急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边缘具细锯齿,近基部全缘。总状花序顶生于主茎及侧枝上;苞片极小,卵状披针形与花梗近等长或超出花梗,与序轴被具节小疏柔毛;花萼略二唇形,上唇3齿极小,三角形,下唇2齿稍长于上唇;花冠紫色或粉红色,冠檐极短,上唇2圆裂,下唇较之略长;雄蕊4,前对雄蕊退化至极小;花柱微伸出花冠。

小坚果灰褐色,球形,直径约1.5mm,具疏网纹,无毛。花期9~11月,果期10~12月。(图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287页.图578)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700~1600m的疏林下或山坡草地上。

分布于中国西南及浙江、江西、湖北、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贮藏 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化学】:

含挥发油。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48

【药性】:

性味 辛,温。

《本草求原》:“辛,香,温。”

功效 发汗解暑,健脾利湿。

主治 感冒,中暑,急性肠胃炎,消化不良,水肿,狂犬、毒咬伤,皮肤湿疹,疮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癫、毒蛇、恶物咬伤,理跌打,敷大疮。” ②《本草求原》:“治阴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本草求原》:“治癫狗、毒蛇、恶物咬伤:七星剑汁灌之。” ②《岭南草药志》:“治生蛇(带状疱疹、淋巴管炎、瘭疽)痒痛异常:细叶七星剑适量,煎水浸洗患处;另取适量煎服。” ③《岭南草药志》:“治慢性皮肤湿疹瘙痒:七星剑适量,煎水洗之。” ④《岭南草药志》:“治风痰疮(多发性脓疡):七星剑适量,捣烂加酒混和,煮沸后,候温敷患处及适量内服。”

食疗 《岭南采药录》:“治周身起蛇形、色红:七星剑和煮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