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面锣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09页(1266字)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

异名 白毛草(《四川中药志》)。

基源 为苦苣苔科漏斗苣苔属植物大叶锣的全草或根。漏斗苣苔属全世界约31种,中国约5种。

原植物 大叶锣Didissandra sesquifolia Clarke

形态 多年生草本。匍匐茎长2~5cm,直径约6mm,具多数须根。茎高12~38cm,不分枝,被淡褐色长柔毛。叶2枚,近顶生,极不等大,近无柄;叶片卵形,长12~29cm,宽12~21cm,另一枚极小,长3~5.5cm,宽2~4cm,顶端锐尖,基部不等,近心形,边缘具牙齿,两面被白色长柔毛,下面沿叶脉较密集;侧脉每边7~9条,下面稍隆起。

聚伞花序,近茎顶腋生,具1~2花;花序梗长1~1.5cm,与花梗密被淡褐色长柔毛,无苞片;花梗长约1cm;花萼长1~1.5cm,直径7~13mm,5浅裂,稍不等,基部2/3以上合生,裂片披针形,长3~5mm,宽2~2.5mm,顶端锐尖,全缘,外面密被淡褐色柔毛,内面无毛;花冠紫蓝色,长约7cm,直径1.8~2.2cm,外面被白色短柔毛;筒长约5.7cm;檐部二唇形,上唇长约9mm,2裂,裂片近圆形,长约7mm,宽约6mm,下唇长1.2cm,3裂,裂片近圆形,长约9mm,宽约8mm;雄蕊4,无毛,上雄蕊长约9mm,着生于距花冠基部约2.4cm处,下雄蕊长约12mm,着生于距花冠基部约2.5cm处,花丝扁平,花药狭长圆形,长约2mm,成对在腹面连着,药室汇合;退化雄蕊1枚,长约0.6mm,着生于距花冠基部约1.7cm处。花盘高约1.4mm,5浅裂。雌蕊长约3.4cm,子房线形,长约2.8cm,被微柔毛,花柱短。长约7mm,柱头2,不等大,上方1枚长圆形,长约2mm,顶端平截,下方1枚倒卵形,长约3mm,顶端微凹。蒴果线形,长约7cm,深褐色,近无毛。花期8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134页.图5681)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900~1600m的山坡林下、路旁及峭壁上。分布于四川西南部。。【生药】:

采集 春、夏季采收全草或根,鲜用或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 甘、咸,平。

功效 益气,补肾,固精。

主治 心脏衰弱,红崩白带,梦遗滑精。

①《峨眉药用植物》:“根,化痰止咳。” ②《四川中药志》:“全草,治心脏衰弱,红崩白带,小便淋沥及夜梦遗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