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力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83页(1552字)
【名称出处】:《广西中药志》
【概况】:
异名 土甘草(《中药大辞典》)。
基源 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疏叶崖豆藤的根。崖豆藤属全世界约200种,中国约40种。
原植物 疏叶崖豆藤Millettia pulchra Kurz var.laxior(Dunn)Z.Wei
形态 直立或半攀援灌木。茎深棕色,嫩枝被短柔毛,老时密被黄色点状皮孔。
单数羽状复叶,长可达30cm,叶轴长12~16cm,被锈色短柔毛,腹面具纵槽;小叶7~15对,披针状椭圆形,长3.5~8.5(10)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圆或宽楔形,全缘,厚纸质,两面被贴伏锈色柔毛,侧脉7~10对;叶柄长3~4cm,与叶轴具槽,被毛。总状花序短于叶,被短柔毛,花3~4簇生于花序轴的节上;花梗极短、小苞片卵形,长约1mm;花萼钟状,紫红色,萼齿5,三角形;花冠粉红或紫色,旗瓣卵圆形,先端微凹,翼瓣近长圆形,龙骨瓣镰状,雄蕊10;子房线形,被短柔毛,花柱弯曲。
荚果扁平,长4~10cm,宽1~1.8cm;一侧有狭翅,2瓣裂。种子1~4(5),肾形,褐黄色,光滑。
花期8~10月,果期9~11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247页.0485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灌丛,疏林下。分布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印度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秋、冬季采挖,洗净,晒干。
鉴别 根圆柱形,表面暗灰黄色,有细纵沟纹,皮孔横裂,突出,附生少数须状根。质硬,折断面不平坦,带纤维性,横切面白色,皮部较厚,易与木部分离,木部导管呈小空洞状,射线明显。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
附 地上部分含:(一)-山槐素((一)-Maackiain)、(一)-紫檀素((一)-Pterocarpin)、(一)-柔枝槐酮((一)-Sophoranone)、(6s,6as,11aR)-6α-甲氧基-紫檀素及黄酮化合物:(2S)-5,7,4’-三羟基-8,3’,5’-三异戊二烯基二氢黄酮[(2S)-5,7,4’-Trihydroxy-8,3’,5’-triprenylflavanone],(2R,3R)-7,4’-二羟基-8,3’,5’-三异戊二烯基二氢黄酮醇[(2R,3R)-7,4’-Dihydroxy-8,3’,5’-triprenyldihydroflavanol],5,7,2’,4’,-四羟基-6,3’-二异戊二烯基异黄酮5,7,2’,4’-Tetrahydroxy-6,3’-diprenyliso-flavone-和5,7,4’-三羟基-2’-甲氧基-6,3’-二异戊二烯基异黄酮。
参考文献 Phytochemistry 1984;23(2):443
【药性】:
性味 甘、微辛,平。
归经 入肝经。
功效 散瘀消肿。
主治 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4g。
外用:研末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