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蠄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317页(1621字)
【名称出处】:《岭南采药录》
【概况】:
异名 龙骨风、大贯众(《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基源 为桫椤科桫椤属植物桫椤的茎干。桫椤属全世界约600种,中国约15种。
原植物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Wall.ex Hook.)Troyon(Cyathea spinulosa Wall.),又名山蠄(广东),刺桫椤(福建、广东),树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 高大树形蕨类,地上主干直立,高1~5m。叶顶生,大形,叶柄及叶轴粗壮,深褐色,有密刺;叶片大,长达3m,簇生于主干顶部,三回羽状分裂;羽片多数,长圆形,互生,有柄,长30~50cm,中部宽12~20cm;小羽片多数,互生,近无柄,线状披针形,基部近截形,顶端长渐尖,羽裂几达小羽轴;裂片长圆形,长8~10mm,边缘有细齿,顶端短尖;叶脉羽状,分离,侧脉2叉,在中脉疏被泡状小鳞片;羽轴及小羽轴上面被棕褐色卷曲的节状毛;小羽轴下面被泡状小鳞片。孢子囊群球形,着生于小脉分叉点处突起的囊群托上;囊群盖球形,膜质,幼时全部包被囊群,成熟后裂开。(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225页.图45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00~800m的溪边林下或草丛中。分布于中国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削去坚硬的外皮,晒干。
药材主产广东、广西。
鉴别 主干圆柱形,直径约12cm;表面棕色,全体有排列较整齐的叶柄痕,每一叶柄痕近圆形,直径3~4cm,下方有凹陷,边缘有多数排列紧密的叶迹维管束,中间亦有叶迹维管束散在。质坚硬断面中空,周围的维管束排成折叠状,形成隆起的脊和纵沟。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附 根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
参考文献 农村中草药制剂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236
【药性】:
性味 苦、涩,凉。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苦、涩,平。有小毒。
”
功效 清肺胃热,祛风除湿。
主治 流感,肺热咳喘,吐血,风火牙痛,风湿关节痛,腰痛。
①《岭南采药录》:“治哮喘咳嗽,内伤吐血,骨痛,腹痛,风火牙痛,小肠气痛。” ②《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驱风湿,强筋骨。治风湿性关节痛,跌打损伤;并可预防流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炖肉。
外用:煎水洗或取鲜汁搽。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治肾虚腰痛:龙骨风、杜仲藤、续断、红牛膝及五指牛奶、淫羊藿、巴戟,煎服及外洗。”
单方应用 ①《岭南采药录》:“治筋骨痛,腹痛,风火牙痛:飞天蠄,水煎冲酒服。” ②《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治癣症:龙骨风鲜品,乳汁,擦患部。”
食疗 ①《岭南采药录》:“治内伤吐血:飞天蠄、猪精肉,煎汤服。” ③《岭南采药录》:“治哮喘咳嗽:飞天蠄、猪小肚,煎汤服。” ③《岭南采药录》:“治小肠气痛,哮喘咳嗽:飞天蠄、陈皮、猪肉,煎汤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