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海鲶
书籍:现代本草纲目上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461页(776字)
【名称出处】:《中国药用动物名录》
【概况】:
基源 为海鲶科动物中华海鲶的肉。
原动物 中华海鲶Arius sinensis Lacepede
形态 体延长,头部平扁较宽,体后部侧扁;体长为体高3,7~5.1倍,为头长3.3~4倍。头大;头长为吻长的3~3.5倍,为眼径的4~6.5倍,为眼部距的1.6~2.1倍。吻较长,圆钝。眼小,侧位,略高。
后鼻孔具发达鼻瓣膜。口大,下位,平裂。
上颌突出。牙细尖,绒毛状;上颌牙带左右连续,下颌牙带左右分离;腭骨牙颗粒状,每侧1群,呈三角形。上颌近口隅具1细长唇须,可延达胸鳍基部;下颌具须2对,外侧须较长。鳃孔宽大;鳃盖膜与颊部相连,后缘游离;鳃耙发达,5~7+10~12。体无鳞,头背部散具颗粒状棘突。侧线孔明显。
吻上具粘液孔。背鳍始于胸鳍基后上方,具1不分支、7分支鳍条;第一鳍条丝状延长,几伸达脂鳍起点。
脂鳍发达,始于臀鳍第一至三鳍条上方。
臀鳍起点在脂鳍起点前下方,具16~18鳍条。
胸鳍位低,具1鳍棘状不分支鳍条和10~11分支鳍条,第一不分支鳍条短于第一鳍条。腹鳍腹位,后端几伸达臀鳍起点。尾鳍深叉形,上叶长于下叶。体背部褐绿色,腹部银白色,各鳍灰黑色。
生境与分布 为暖水性近海底层鱼类,喜活动于水流缓慢的泥质底海区,春季由深水游向河口近岸作生殖回游,并到表层活动。
分布于东海和南海。
。【药性】: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 皮肤溃疡。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中国药用动物名录》:“治皮肤慢性溃疡,鞘膜积液。”
上一篇:中华须鳗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