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鲋鱼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713页(563字)

【名称出处】:《中国药用动物名录》

【概况】:

基源 为鲤科动物石鲋的肉。

原动物 石鲋鱼Pseudoperilampu ocellatus(Kner)

形态 体小,呈卵圆形,侧扁。头小而尖。吻短。口小,端位,斜裂。

无须。侧线不完全,仅在靠近头部的4~5个鳞片有侧线管。

背鳍无硬刺,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稍远。胸鳍末端接近腹鳍。

腹鳍起点在背鳍起点之前,距臀鳍起点较距胸鳍起点为近。臀鳍亦无硬刺,鳍基末端稍后于背鳍基末端。尾鳍叉形。肛门约在腹鳍基与臀鳍起点之间的中央。

背侧蓝绿色,腹部银白色,体上部鳞片后缘都具一小黑斑。鳃孔后方的第一个侧线鳞上有一绿色大斑点。尾柄中部有一条蓝绿色纵纹,向前延至背鳍起点的下方。

生境与分布 生活在小溪、水沟、稻田等处。

主食藻类、水生植物碎片和水蚤等。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域。

。【药性】:

性味 甘,温。

功效 益脾胃,善发疮。

主治 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痘毒。

上一篇:石蜐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