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榴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795页(948字)
【名称出处】:《福建中草药》
【概况】:
基源 为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白石榴和重瓣白花石榴的根。
原植物 白石榴Punica granatum L.cv.albescens DC.。重瓣白花石榴Punica granatum L.cv.multiplex Sweet
余项参见“白石榴花”条。。
【化学】:
根皮和茎皮含石榴皮碱、异石榴皮碱、伪石榴皮碱(Pseudo-pelleuerine)和甲基异石榴皮碱(Methyl-isopelletierine)等生物碱[1]。最近,又从根皮中分到几种新生物碱:Sedridine(1)、N乙酰Sedndine(2)及其2个异构体、2(2-羟丙基)-△’哌啶(3)、N-乙酰石榴碱[2]。
参考文献 [1] Planta Med 1963;11:439 [2] Planta Med 1989;55(7):604
【药性】:
性味 苦、涩,温。
①《福建中草药》:“苦、涩,温。” ②《浙江药用植物志》:“酸、涩,温。”
功效 祛风除湿,杀虫止痛。
主治 风湿痹痛,虫积腹痛。 ①《福建中草药》:“杀虫收涩。” ②《中药大辞典》:“祛风湿,杀虫。治风湿痹痛,蛔虫、寸白虫、姜片虫病。” ③《浙江药用植物志》:“主治虫积用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15~30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福建《民间实用草药》:“治风湿关节疼痛:白石榴鲜根90g,冰糖30g。水炖服,分3次服。”
食疗 江西《草药手册》:“治前列腺炎:鲜白石榴根30g,与精瘦猪肉同炖。熟后去白石榴根,食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