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地紫菀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802页(1281字)

【名称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概况】:

异名 大火草、耳朵火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白叶不翻、小一支箭、白头翁(《云南中草药选》)。

基源 为菊科扶郎花属植物钩苞大丁草的根。扶郎花属全世界约70种,中国约10种。

原植物 钩苞大丁草Gerbera delavayi Franch.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根状茎斜升,有多数粗长的须根。

叶基生,叶柄长2~6cm,有狭翅;叶片近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2~4cm,顶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有时有小裂片,边缘微波状,背面密生灰白色锦毛。花茎被绵毛;头状花序单生茎顶,直径2.5~3cm;总苞圆锥状钟形,长约2mm,总苞片多层,革质,外层短小,钻形,内层披针形,顶端急尖,边缘和上部粉紫色;舌状花雌性,长约2cm,白色至粉红色;管状花两性,长约1.3cm。瘦果有喙,被毛,冠毛污白色,长约1.2cm,糙毛状。

花期2~4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667页.图6748)

生境与分布 生于荒山坡、林缘及草丛。

分布四川、贵州、云南。。

【生药】:

采集 秋、冬季采挖,洗净晒干。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化学】:

附 同属植物非洲扶郎花(Gerbera jamesoni Bolus)的花含芹菜素、山柰酚、槲皮素、蹄纹天竺素(Pela-rgonidin)、矢车菊素(Cyanidin)等。

参考文献 Phytochemistry 1984;23(11):2523

【药性】:

性味 辛、微苦,平。

《云南中草药选》.“辛、微苦,平。”

功效 清热利湿,降气化痰,消积杀虫。

主治 痢疾,胃痛,气喘痰多,消化不良,蛔虫症。 ①《云南中草药选》“清热利湿,理气化痰,消积杀虫。治痢疾,胃痛,感冒咳嗽,气喘痰多,消化不良,蛔虫症,扁桃体炎,外用可以止血。” ②《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清热利湿,消积杀虫。”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痢疾,胃痛,消化不良,蛔虫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撒。

使用注意 《云南中草药选》:“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云南中草药选》:“治外伤出血:白地紫菀研末,敷出血处。”

上一篇:白地牛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