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子
书籍:现代本草纲目上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947页(779字)
【名称出处】:《中国药用植物志》
【概况】:
异名 地萝卜子(《贵州民间方药集》)。
基源 为豆科豆薯属植物豆薯的种子。
原植物 豆薯Pachyrhizus erosus(L.)Urban
余项参见“地瓜”条。
。【化学】:
含鱼藤酮(Rotenone)、豆薯酮(Pachyrhizone)、12α-羟基豆薯酮、去氧基豆薯酮(Dolineone)、12α羟基去甲氧基豆薯酮、地瓜酮(Erosone)等,尚有豆薯内酯(pachyrhizin)、地瓜内酯(Erosnin)。新收种子含蛋白质39.50%、脂肪25.81%、碳水化合物22.26%。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811
【药理】:
豆薯甙有毒,作用与鱼藤酮相近,对中枢神经系统,特别对呼吸中枢有毒作用。大剂量能直接作用于心脏而使脉搏变慢。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11
【药性】:
性味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有毒。”
功效 消肿毒,敛疮。
主治 疥癣,痈肿。
用法用量 外用醋煮,取汁搽,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忌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