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024页(18707字)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秦归(甘肃、四川、云南),云归(云南),西当归、岷当归(甘肃)。

基源 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当归的根。当归属全世界约80种;中国有26种、5变种、1变型。

原植物 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Angelica.polymorpha Maxim,var.sinensis Uliv.)

历史 当归始载于《本经》,列为中品。

《纲目》列为草部芳草类,谓:“今陕、蜀、秦川、汶州诸处,人多载莳为货,以秦归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者为尾归,最胜他处。”《别录》记载:“当归生陇西川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其效用为“止呕逆,虚劳寒热,下痢腹痛齿痛,女人沥血腰痛,崩中,补诸不足。”李时珍曰:“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由此知,自古以来,当归一直用作妇产科要药。古今当归主产地和疗效均相同。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0.4~1m。根圆柱状,分枝,有多数肉质须根,黄棕色,有浓郁香气。茎直立,绿白色或略带紫色,有纵深沟纹,光滑无毛。

叶二~三回3出式羽状分裂,叶柄长3~11cm,基部具膨大管状的薄膜质叶鞘,紫色或绿色,叶轮廓为卵形,长8~18cm,宽15~20cm,一回羽片3对,末回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2cm,宽5~15mm,2~3浅裂,边缘有缺刻状锯齿,齿端有小尖头,叶下面及边缘被稀疏的乳头状白色细毛,茎上部叶简化为羽状分裂的叶片具囊状的叶鞘。复伞形花序,花序梗长4~7cm,密被细柔毛;伞辐9~30;总苞片2或无,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13~36;小总苞片2~4,线形;花白色,花柄密被细柔毛;萼齿5,卵形;花瓣长卵形,顶端狭尖,内折;花柱短,花柱基圆锥形。双悬果椭圆形至卵形,长4~6mm,宽3~4mm,背棱线形,侧棱扩展成宽而薄的翅,与果体等宽或稍宽,翅边缘淡紫色;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6~7月,果期7~9月。(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彩图18)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800~2500m高寒阴湿地方。栽培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生药】:

栽培 适应性弱,宜在冷凉湿度较大的高寒山区栽种;以土层深厚、富有腐殖质而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忌连作。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在海拔1700m以上的低气温地区,6月中、下旬播种;1700m以下的气温稍高地区,于8月中旬~9月上旬播种。通常采用三年生植株所结的新鲜种子,按行距各17~20cm划浅沟条播或撒播,每亩用种量4~5kg,播后覆土盖草。出苗后,结合除草分次揭去盖草、匀苗,10月上旬(甘肃)或11月下旬(云南)挖苗,贮藏于阴凉干燥处,第二年春季穴栽,行株距各20~26cm,每穴栽苗2~3株,云南则按行距各67cm开大穴,每穴大、小苗10株,栽成半月形,穴内空余处施入腐熟肥料;亦有开沟条栽。

栽后注意中耕除草,每年需追肥3次,并结合培土,及时拔除抽薹植株。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并用鲜石灰粉灭菌;白粉病,喷射0.3波美度石硫合剂。

虫害蚜虫、红蜘蛛,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蛴螬,用90%敌百虫毒饵诱杀。

采集 需生长二年才能采挖。

秋末采挖,去净泥土,放置,待水分稍蒸发后根变软时,捆成小把,架于棚顶上,先用湿木材火猛烘上色,再以文火熏干,经过翻棚,以使色泽均匀,全部干度达70%~80%时,可以停火,干后下棚。

不宜太阳晒,否则易枯硬,也不宜用煤火熏,否则色泽发黑,均影响质量。药材主产于甘肃岷山山脉的岷县、武都、漳县、成县、两当、舟曲、西和、武山、渭源和文县,以及云南、四川、陕两、湖北也产。

鉴别

性状 根略呈圆柱形,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称“归尾”,全体称“全归”。

全归长15~25c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归头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残基;归身粗短,表面凹凸不平,长1~3cm,直径1.5~3cm,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归尾直径0.3~1cm,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细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棕色油点,形成层,黄棕色环状,木部色较淡,有棕色放射状纹理。有脓郁香气,味甘、辛,微苦。以主根粗长、油润、外皮色黄棕、断面色黄白、气味浓厚。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显微 主根(直径1.5cm)横切面:木栓细胞4~7列。

韧皮部宽广.多裂隙,有油室散在,外侧较大,切向180~225μm,径向130~150μm,向内渐小,多为圆形,直径25~120μm,周围分泌细胞6~9个,内含黄色树脂状物,韧皮束中杂有纺锤形薄壁细胞,单个细胞呈纺锤形,有1~2个薄分隔,壁上常有斜格状纹理。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成放射状排列,直径12~100μm。

根茎(直径1.5cm)的横切面:韧皮部裂隙很多,中央有大形的髓,其中油室较大,直径150~270μm,有的油室呈不规则形。

支根(直径3mm)的横切面:木质部较小,韧皮部油室直径25~140μm。(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图326~329)粉末:米黄色,气香,味微甜、苦; ①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直径18~34μm,壁稍厚,非木化,表面(切向壁)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的网状纹理;有的可见一至数个菲薄横隔; ②油室及油管碎片内径约至160μm,小者仅25μm,含有挥发油滴; ③导管主为梯纹、网纹、具缘纹孔导管,直径一般13~80μm,也有细小螺纹导管;有的导管旁有纺锤形木薄壁细胞,具菲薄的横隔,表面偶可见斜向纹理。

另可见木栓细胞淀粉粒。(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38)

附注 粉末用水合氯醛液装置(不加热),立即观察,可见淡黄色的油室或油管碎片,稍放置,有时可见针簇状结晶析出。

理化 ①当归的薄层色谱 1)取样品粉末100g,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配成乙酸乙酯溶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乙酸乙酯-石油醚(15∶85)为展开剂,以正丁烯酜内酯为对照。

展距15cm,先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虚线所示),再用异羟肟酸铁试剂喷雾显色。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92-1) 2)取样品粉末适量,用甲醇浸提,浸提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苯-氯仿甲醇(2∶2∶1)为展开剂,A、B、以阿魏酸为对照。展开后,置荧光灯下检视。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92-2A)另取样品粉末适量,用乙醚浸提,浸提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苯-乙酸乙酯-甲酸(8 200.2)为展开剂,A、B、以阿魏酸为对照。展开后,置紫外光灯下检视。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92-2B) 3)取样品粉末5g,用甲醇-甲酸(95∶0.5)10m1,水浴提取1小时,提取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苯-氯仿-甲醇(2 2.0.6)为展开剂,展开后,用1%三氯化铁-铁氰化钾(1∶1)喷雾,于105℃烘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92-2C) ②当归与欧当归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适量,用挥发油测定器提取挥发油,点于硅胶G板上,以四氯化碳-二甲苯-氯仿-己烷(4∶3∶2∶0.5)为展开剂,A.以蒿本内酯、正丁烯苯酞为标准品。

B.以阿魏酸为对照。展开后,置紫外光灯下检视。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92-3A)另取样品粉末适量,用甲醇浸提,浸提液点样,余按①、3)项下方法进行薄层色谱。(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92-3B) ③当归组织培养物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4g,用石油醚(30~60℃)浸提24小时,提取液浓缩后,点于硅胶G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7∶3)为展开剂,展开后,用1%香草醛浓硫酸液显色。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92-4)

加工炮制 常用的炮制品有当归、酒当归和当归炭; ①当归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②酒当归 取当归片,加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当归片100kg,用黄酒10kg; ③当归炭 取当归片,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晾干。

此外,尚有土制,炒制,蜜制等炮制方法。

贮藏 因本品带油性,易霉败、虫蛀,必须存于阴凉干燥处。

逢霉雨季节,须用硫黄熏过或适当的烘透,密封保存。。

【化学】:

主要含有挥发油,油中的成分非常复杂,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化学分析方法从中鉴定出数十种成分:苯酚、邻甲苯酚、对甲苯酚、愈创木酚、2,3-二甲苯酚、对乙苯酚、间乙苯酚,4-乙基间苯二酚(4Ethylresorcinol)、2,4-二羟基苯乙酮(2,4-Dihydroxyacetophenone),香荆芥酚(Carvacrol)、异丁香酚(lsoeugenol)、香草醛(Vanillin)、α-蒎烯、月桂烯(Myrcene)、β-罗勒烯-x(β-Ocimene-x)、别罗勒烯(Allo-Ocimene)、6-正丁基环庚二烯1,4(6-n-Butylcycloheptdiene-1,4)、2-甲基十二烷-5-酮(2-Methyldecan-5-one)、二环榄烯(Bicycloelmene)、苯乙酮、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异菖蒲二烯(Isoacoradirene)、菖蒲二烯(Acoradinene)、反式-β-法尼烯(Trans-β-farnesene)、γ-榄烯(γ-Elemene)、α-雪松烯(α-Cedrene)、正丁基四氢化酜内酯(Senkyunolide)、正丁基酜内酯(n-Butylphthalide)、正丁烯基酜内酯(n-Butyldenephthalide)、藁本内酯(Ligustilide)[1,2],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β-蒎烯、莰烯、对聚伞花素(p-Cymene)、邻苯二甲酸酐(phthalic anhydride)、壬二酸(Nonandioic acid)、癸二酸、大茴香酸(Anisic acid)、肉豆蔻酸、樟脑酸、△3-长松针烯、对甲基苯甲醇、5-甲氧基-2,3、-二甲基苯酚、正十二烷醇、香柑内酯(Bergapten)等[2]

还有邻羧基苯正戊酮(n-Valerophenone-0-carboxylic acid)、△2,4-二氢酞酐(△2,4-Dihydrophthalic anhydride)等[4]。其中藁本内酯和丁烯基酜内酯均是抗胆碱有效成分,但藁本内酯的作用较强[3]。藁本内酯也存在于当归根的非挥发性部分[1],为当归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约占总挥发油的50.29%,当归中曾分得黄樟醚(Safrol)、异黄樟醚、芹内酯(Sedanonic acid lactone)、花椒毒素(Xanthotoxin)、异耳草素(Isopimpinellin)等[5]

非挥发性成分有新当归内酯(Angelicide)、十四醇-1、棕榈酸、香荚兰酸(Vanillic acid)、阿魏酸、菸酸、丁二酸、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6-Methoxy-7-hydroxycoumarin)、Brefeldin A[6] Falcarinol,Falcarinolone和 Falcanndiol。

后三者均为抗炎成分[5],而阿魏酸的药理试验表明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3],还含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豆甾醇、豆甾醇-β-D-葡萄糖甙、腺嘌呤(Adenine)、尿嘧啶(Uracil)[6]、莨菪葶(Scopoletin),伞形酮(Umbelliferone)及胆碱,后三者为抗炎有效成分[5]。又含蔗糖,葡萄糖,果糖及聚多糖AS1和十几种氨基酸,它们是赖氨酸、胱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精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蛋氨酸和组氨酸等[4],其中精氨酸的含量又比其他氨基酸的含量高出了一倍,对治疗肝昏迷有一定价值[7]

此外,当归还含微量元素有K、Na、Ca、Mg、Si、Al、P、Fe、Mn、Ni、Cu、Zn、As、Mo、Sn、B、Re、Ba、Se、Ti、V、Cr等,其中16种是人体所必需的成分[8,9]。维生素有维生素B12和维生素A类物质[4]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84;5(1):1125 [2] CA 1991;114:171399p [3] 兰州医学院学报 1983;(1):46 [4]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76 [5] 药学学报 1979;14(9):529 [6]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84;5(4):515 [7]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25(4):78 [8] 中草药 1983;14(8):41 [9] 中国药学杂志 1991;26(6):364。

【药理】:

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对心脏的作用 当归煎剂或挥发油对蟾蜍离体心脏有抑制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加强[1~3]

当归流浸膏(0.5%~1%浓度)可以使离体心房不应期延长,对乙酰胆碱或电流引起的麻醉及犬心房纤颤有治疗作用[4]。当归流浸膏及醚提取物能降低心肌兴奋性,使不应期显着延长[5]。同位素示踪法证明,当归煎剂(30g/kg),水提取物(0.3ml/10g)及其有效成分阿魏酸钠(1g/kg)均能增加小心肌摄取86Rb的能力,使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增加[6,7,8]。 2)抗心律失常 当归水提取物(3g/kg,6g/kg)和乙醇提取液(4g/kg)对肾上腺素,强心甙和氯化钡等诱发的多种动物心律失常都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4,6,9,10]

当归流浸膏(3ml/kg)能延长离体家兔心房不应期及对抗乙酰胆碱或电刺激所致的心房纤颤[4],当归醇提取物(4g/kg)能提高哇巴因、角拗甙的治疗宽度,使豚鼠离体心室肌的节律不齐恢复正常,还能明显预防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9]。 3)降低血管阻力、降低动脉血压,对麻醉动物,当归注射液(2g/kg)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使股动脉血流量,脑血流量及冠脉血流量均增加[11~13],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胆碱能受体和组胺受体兴奋有关,而与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兴奋或α受体的阻断无关[12]。当归水煎剂(3g/kg)注射液(2g/kg)及挥发油等对正常麻醉动物或清醒肾性高血压犬均能引起明显,迅速而短暂的降压作用[2,4,11]。 ②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当归能增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这种作用特别在外周血细胞减少或骨髓受到抑制时尤为明显。用小鼠脾集落法及扩散盒法证实当归多糖对小鼠多能造血干细胞、粒单系和红系祖细胞的产率均显着提高,认为当归“补血”机理是可能通过当归多糖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增殖与分化的结果[14]

体内外实验证明当归煎剂(0.2g/ml)及其成分阿魏酸(0.4mg/ml)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当归能使凝血酶所致的家兔血凝块形成时间延长、血粘度下降[15],并能抑制ADP、肾上腺素和胶原诱发的大鼠血小板聚集作用[16,17],用3H-5HT标记血小板,观察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时发现,当归水剂(500mg/ml)和阿魏酸(1~2mg/ml)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也抑制3H-5HT从血小板中释放[17]当归水剂(75~100g/kg)给大鼠ig后,体外血栓形成时间延长、长度缩短、重量减轻[18]; ③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用小鼠血中131I血浆蛋白胶体颗粒廊清率作为单核细胞吞噬系统功能指标,观察到当归具有一定的促进吞噬作用[19]。当归(16g/kg)、阿魏酸(100~200mg/kg)能显着增加小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刚果红的廓清率及促进小鼠腹腔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20,21]

po当归水煎液(0.5ml/只)可提高血清抗体效价[22]; ④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当归挥发油对动物的未孕、早孕、晚孕、产后的离体子宫均有直接抑制作用,使节律性收缩逐渐变小以致消失,呈高度弛缓状态,且能对抗垂体后叶素、组胺、肾上腺素及乙酰胆碱等引起的子宫收缩[23]。对麻醉动物的未孕、早孕、晚孕、产后的在体子宫主要呈兴奋作用[24,25]

当归水浸膏对子宫平滑肌呈双向反应,可能当归中含有有兴奋和抑制子宫的两种成分; ⑤对物质代谢的作用 5%当归膳食饲养小鼠3个半月后,动物生长健壮,肝组织内源性呼吸加强,氧化谷氨酸的能力显着增高[26]。当归注射液(1ml/100g)对小白鼠急性四氯化碳中毒引起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防止D-氨基半乳糖引起的大鼠肝糖元减少,能保护细胞ATP酶、葡萄糖-6-磷酸酶、5-核甙酸酶和琥珀酸脱氧酶的活性[27]。用对流免疫电泳法、同位素示踪及电镜等技术证明,当归能使体外培养的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增加,并对DNA、RNA的合成有促进作用[28]; ⑥其它作用 当归成分正丁烯酜内酯、藁本内酯对豚鼠(4.4×10-6g/ml)可松弛气管平滑肌,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哮喘,为平喘的有效成分[29]。当归煎剂口服可轻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30]

毒性 对小鼠的MLD当归根流浸膏为30~90g/kg,当归干叶流浸膏为100g/kgig[2]。当归注射液iv的LD50为100.60g/kg,急性中毒时小鼠匍伏不动,呼吸抑制,最后抽搐死亡[6]

当归注射液(2g/ml)iv的LD50为80g/kg;阿魏酸钠的iv LD50为1.71g/kg[31]。以上均(按生药量计)。

参考文献 [1] 生理学报 1957;21(3):205 [2] 兰州医学院学报 1960;(1):99 [3]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64;(6):1 [4] 生理学报 1956;20(2):105 [5] 中麻通讯 1971;(1):18 [6] 中草药 1981;12(7):33 [7] 中草药 1981;12(1):33 [8] 湖北医学院学报 1980;(4):45 [9] 武汉医学院学报 1980;(2):25 [10] 药学通报 1981;16(5):259 [11] 药学学报 1979;14(3)156 [12] 中华医学杂志 1980;(2):80 [13] 新医药学杂志 1976;(5):38 [14]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86;7(8):495 [15] 中草药 1981;12(6):26 [16] 新医药学杂志 1976;(2):33 [17] 药学学报 1980;15(6):321 [18]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2;2(2):11 [19] 新医药学杂志 1974;(8):13 [20] 药学学报 1981;16(6):411 [21] 新医药学杂志 1979;(3):56 [22] 中医杂志 1982;23(10):793 [23] 中成药研究 1985;(5):32 [24] 中华医学杂志 1954;(9):670 [25] 中华医学杂志 1955;(10):967 [26] 生化学报 1958;1(2):194 [27] 武汉医学院学报 1982;11(4):68 [28] 药学通报 1984;19(2):53 [29] 中草药 1982;13(2):17 [30] 中华医学杂志 1954;(9):683 [31]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1;(1):36。【药性】:

性味 甘、辛,温。

①《本经》:“味甘,温。” 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桐君、扁鹊:甘。岐伯雷公:辛李氏:小温。

” ③《别录》:“辛,大温。” ④《本草述》:“苦,温。”

归经 入心、肝、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肺三经。”

功效 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主治 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金疮,煮饮之。” ②《别录》:“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藏,生肌肉。” ③《药性论》:“止呕逆、虚劳寒热,破宿血,主女子崩中,下肠胃冷,补诸不足,止痢腹痛。单煮饮汁,治温疟,主女人沥血腰痛,疗齿疼痛不可忍。患人虚冷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 ⑤《珍珠囊》:“头破血,身行血,尾止血。(《汤液本草》引作‘头止血,身和血,梢破血。’)” ⑥李杲:“当归梢,主癥癖,破恶血,并产后恶血上冲,去诸疮疡肿结,治金疮恶血,温中润燥止痛。” ⑦王好古:“主痿躄嗜卧,足下热而痛。冲脉为病,气逆里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

” ⑧《本草蒙筌》:“逐跌打血凝,并热痢括疼滞住肠胃内。” ⑨《纲目》:“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 ⑩《本草再新》:“治浑身肿胀,血脉不和,阴分不足,安胎,堕死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10g;或浸酒,熬膏入丸,散。

使用注意 湿阻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简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②《药对》:“恶湿面。畏生姜。

” ③《本草经疏》:“肠胃薄弱,泄泻溏薄及一切脾胃病恶食、不思食及食不消,并禁用之,即在产后胎前亦不得入。” ④《本草汇言》:“风寒未清,恶寒发热,表证外见者,禁用之。”。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黄芪,治血虚发热,头痛,面赤,口渴,脉洪大无力;又冶气血两虚的月经不调和过敏性紫癜的出血性紫斑。

②配地黄,治妇人血虚月经不调。 ③配川芎,治妇女怀孕劳伤,胎动不安,又治产后、流产、崩漏、金创、拔牙等出血过多的眩晕,血虚头痛。

①配白芍药,治营血虚亏,头昏神倦,体疲乏力。

⑤配炮姜,治产后恶露不畅,血块紫暗,腹部胀痛,痛引胁胁。

⑥配红花,治血滞月经量少,经闭不行,经来腹痛,倒经鼻血及挫闪腰胁疼痛。 ⑦配蜂蜜,治产后出血过多的腹痛、大便秘结。

⑧配柴胡,治肝气不舒,胁痛腹胀,嗳气,或妇女情志郁结,月经失调,白带过多。 ⑨配人参,治气血虚弱,食少乏力,虚烦易惊 ⑩配制首乌,治肝肾不足,须发早白易掉。 ⑾配姜黄、治肩周炎,上肢风湿,肩臂酸痛,活动受阻. ⑿配酒炒黄连,治心血虚热,烦躁失眠,眼痛不可忍者。 ⒀配知母,治血热鼻衄。 ⒁配白芷,治风寒头额疼痛,鼻炎头痛。 ⒂配桂枝、细辛,治阳虚血寒,四肢厥冷,冻疮,痹痛。

⒃配膝、甘草梢,冶小便血。 ⒄配生鹿角屑,治先兆流产。

方选和验方 ①当归丸(《备急千金要方》)治腰腹痛,月水不通利:当归、川芎各120g,乌头、丹参、干漆、虻虫各30g,人参、牡蛎、土瓜根、水蛭各60g,桃仁50枚。

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丸,温酒下。

1日3次。 ②当归丸(《太平圣惠方》)治妇人血气不和,心腹冷痛:当归、莪术各60g,硇砂45g,桂心、没药各30g。研末,先以醋熬硇砂成膏,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早、晚醋汤送下。

③当归散(《圣济总录》)治血痢里急后重,肠中疼痛:当归1g(锉,微炒),黄连30g(去须,微炒),骨60g。上3味,捣罗为细散,每服4g,粥饮调下,不拘时,1日2次。

④当归散(《金匮要略》)治妊娠胎动不安,及产后虚弱,恶露不行:当归、黄芩、芍药、川芎各500g,白术250g。为粗末,每服2g,酒或温开水送下、1日2次。

⑤当归四逆汤(《伤寒论》)治阳气不足而又血虚,外受寒邪,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细欲绝或沉细;或寒入经络,腰、股、腿、足疼痛、当归12g,佳枝(去皮)9g,芍药9g,细辛1.5g,炙甘草6g,通草3g,大枣(擘)8枚。上7味,水煎,分3次温服。 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治内有久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及受寒腹痛:即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5g,生姜15g。

水、酒各半煎,分5次温服。 ⑦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治产后腹中疼痛、并腹中寒疝虚劳不足:当归30g,生姜15g、羊肉250g 隔水清蒸,温服,或水煎服。 ⑧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治肌肤燥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黄芪30g,当归(酒洗)6g。

水煎,食前空腹温服。 ⑨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治产后虚羸不足,腹中时痛,少气,或小便拘急,痛引腰背,不能饮食:当归12g,桂枝6g,白芍12g,炙甘草yg,生姜3g,红枣15g、水煎,去渣取汁,另将饴糖30g,入药汁溶化搅匀,分3次服。

⑩当归活血汤(《奇效良方》)治肠澼下血,湿毒下血:当归身、升麻各3g,槐花、青皮、制芥穗、熟地黄、白术各18g,川芎12g。为细末,每服9g,米汤调下。

⑾当归养血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产后恶血不散,发歇疼痛;恶露不快,脐腹坚胀;及室女经候不匀,赤白带下,心腹腰脚疼痛:当归、赤芍药、牡丹皮、炒延胡索各60g,肉桂30g。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腹温酒或米汤送下。 ⑿当归枳壳汤(《痧胀玉衡》)治痧气食积气血不和:当归尾、枳壳、赤芍药各3g,山楂、莱菔子各6g,厚朴2.4g。

水煎,微冷服。

⒀当归散(《太平圣惠方》)治伤折疼痛,青肿血滞:当归、赤芍药、大黄、桃仁、桂心、败蒲各30g,没药、骨碎补各45g 研为散,每服6g,温酒调下。 ⒁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治阴虚有火,盗汗发热,面赤口干,心烦唇燥,便难尿赤,舌红脉数: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各等份,黄芪量加1倍。为粗床,每服15g.水煎,食前服,小儿量减半。

⒂当归浸膏片 见“当归浸膏片”条。 ⒃复方当归注射液 见“复方当归注射液(1)”条。

⒄柔肝息风活血汤(《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1989;(1))治面神经麻痹:当归15g,白芍15g,白附子10g,僵蚕t0g,全虫6g(冲),川芎10g,丹参20g,血藤2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10天为1个疗程。 ⒅鼻病灵(中医杂志 1989;(1))治鼻窦炎:当归、黄芩、冰片、辛夷、白芷、苍耳子、荆芥、麝香、地胆、蟑螂。经过炮制煎熬浓缩,再加胡麻油稀释而成。

每日3次滴鼻,7天为1疗程。 ⒆化滞汤(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1989;(1))治高粘滞血症:当归12g,丹参15g,川芎10g,赤芍10g,郁金10g,坤草20g,苏木10g,三棱10g,桃仁10g,水蛭10g(冲),水煎温服。

每日1剂,分2次服,早晚各1次。

⒇复方健肝汤(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9;(5))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当归、茵陈、黄精、丹参、黄芪、党参、白术、白花舌草、茯苓各15~20g,五味子、板蓝根、生地、金银花各6~15g,柴胡、虎杖各9~12g。

每天1剂,煎药2次,25天为1疗程。 (21)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1989;(4):“治肝功能浊度高:当归15g,柴胡15g,白芍15g,丹参15g,生地15g,黄芪15g,白术15g,甘草15g。食少加藿香、三仙;腹胀加莱菔子、香附;肝区痛加元胡;失眠烦躁加夜交藤。连续用药30日为1疗程,停药1周,作肝功复查。” (22)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9;(1):“治斑秃:当归、紫草根各100g,黄蜡380g,油25g,香油1000ml。先煎香油,再加黄蜡与猪油,使之溶化,次加当归,最后加紫草根,煎至膏色呈鲜明之紫红色为度,用三层纱布滤过,外涂秃发区,再用电吹风烘烤5~10分钟,温度以头皮能耐受为度。

1日1次,12次为1疗程。” (23)胆郁合剂(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0;(7))治疗妊娠肝内胆汁郁积症:当归10g,白芍15g,茯苓10g,泽泻10g,柴胡10g,黄芩10g,茵陈15g,栀子10g。

上药制成合剂,每日1剂,10日为1疗程。 (21)消瘀止痛散(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1988;(3))治跟骨骨刺:当归20g、川芎15g,乳香15g,没药15g,栀子15g。共研细末备用。将药放在白纸上,药粉面积按足跟大小,厚约0.5cm,然后放在热水杯上加温加压后药粉呈片块,放在足跟或将药粉装入布袋内放。

(25)当归建中汤(中医杂志 1988;(3))治慢性低血压:桂枝6g,白芍12g,炙甘草10g,当归12g,党参12g,玉竹10g,陈皮6g,枳实10g,生姜10g,大枣7枚。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气虚者加黄芪20g,气阴两虚,舌红少苔者加北条参、太子参各15g;腰酸腿软肢冷重者加川断10g,肉桂3g。 (26)当归四逆汤(辽宁中医杂志 1991;(3))治雷诺氏病:当归50g,桂枝20g,白芍30g,细辛5g,大枣3枚,附子10g,木通5g,炙甘草10g。

水煎服。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气滞者加柴胡、香附、木香,去大枣、炙甘草;寒盛者加肉桂、焙附子;血瘀者加红花、丹参,去木通。 (27)《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妊娠尿闭:当归、贝母、苦参各12g。饭前,水煎温服。

” (28)《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血虚头痛:当归18g,川芎9g,细辛3g。水煎服,1日3次。

” (29)《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当归15g,山甲9g。共为细末4次分服,1日2次。

” (30)《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闪挫腰痛:全当归、杜仲各9g。水煎服。

” (31)《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贫血:当归、紫丹参各等份研细末。每服3~6g,1日2次,温开水送服。或治贫血萎黄:当归、黄精各120g。

以好酒60ml蒸后晒干,研细末,蜜丸如梧子大。

每日早、晚空腹服6~9g。” (32)《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肢体麻木:当归、苡米各30g,木瓜15g,苍术9g。水煎服。” (33)杨起《简便方》:“治月经逆行,从口鼻出:先以京墨磨汁服止之,次用当归尾、红花各9g,水300ml,煎8分,温服。其经即通。” (34)《蒲辅周医疗经验》:“治经行腹痛,下腹凉,手足不温,属血寒者:当归30g,生艾叶15g,红糖60g。煎熬取600ml,分3次温服。月经期服。” (35)《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痛经:全当归30g,延胡索30g。上2味酒浸1日,晒干为末。

痛经时服9g,以后每服3g,连服1月余。” (36)《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经闭、干血痨:全当归60g,红花6g,核桃树上寄生30g。共研细末,1日2次,每服6g,黄酒送下。” (37)《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血崩:当归、川芎各6g,蒲黄6~15g(炒黑研细)。先煎当归、川芎,冲服蒲黄炭。如气脱可加党参30g。

” (38)《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血崩因瘀血内阻,新血不能归经者:香附12g,当归尾、五灵脂各6g(炒黑)。共研细末,冲酒服(1日量)。

又方:当归45g,五灵脂30g,香附子120g。共研细末,每服15g,空腹淡醋汤下。” (39)《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白带:当归尾9g,艾叶炭45g,椿根白皮炭9g。水煎,加黄酒60ml送服。” (40)《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产后三日内小腹痛:当归15g,川芎9g,黑姜15g。水、酒各半煎服。

” (41)《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产后血晕:益母草30g,全当归15g。水煎服。

” (42)《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产后风,不省人事,口吐痰涎,手足瘛疭:当归、荆芥(炒黑)等份。共研末,每服9g,开水200ml,老酒少量共煎服。” (43)《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跌打损伤:当归15g,红花12g,活土鳖虫15g。共捣如泥,敷于皮肤未破青肿处,1日1次。

” (44)《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玻璃体出血:当归、地黄、白芍各9g,川芎、龙胆草各4.5g。水煎服。

” (45)当归煎(浙江中医杂志 1984;(6))治崩漏:当归,熟地,白芍,续断,阿胶,牡蛎,地榆,赤芍。加减:肝肾阴虚者去赤芍,加旱莲草、女贞子、桑椹;肝郁气滞者加柴胡、黄芩、黑山栀、川楝子.熟地改生地;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姜黄、五灵脂;心脾两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枣仁;阳虚者更加炮姜炭。

(46)当归活血汤(新中医 1985;(4))治糖尿病性坏疽当归,丹参,赤芍,红花,玄参,忍冬藤。

水煎服。

加减:阴虚内热者加生地、麦冬、花粉;气虚者加黄芪、常参、白术、茯苓;湿热者加黄柏、苍术、牛膝;疼痛严重者加蜈蚣、全蝎、延胡。 (47)当归养荣汤(湖南中医杂志 1986;(1))治目痛: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羌活,防风,白芷。

加减:睛胀,视灯火丝球环者熟地易生地;气郁睛胀者加槟榔;目珠夜痛者加香附、夏枯草;睛胀,小便不利者重加茯苓、前仁;伴头晕痛、肝阳偏亢者加石决、钩藤、菊花;脾虚气弱,眼睫无力,常欲重闭加白术、黄芪、常参、柴胡、升麻。 (48)当归四逆汤(陕西中医 1986;(12))治冻疮:当归、芍药各10g,桂枝6~10g,细辛3~8g,炙甘草6g,大枣15g。

加减:伴胃寒,手足冰冷和青紫明显者加吴茱萸、干姜、附子各6~10g;伴冻疮斑块、结节或冷性脂膜炎者加鸡血藤、丹参、首乌藤各10~15g;有水疱、红肿、溃烂者加野菊花、马勃、生薏仁、白术各10~15g;痒剧者加白鲜皮、刺蒺藜各12g;病变主要位于下肢者加牛膝、防己各22g。每日1剂,早晚各煎服1次,每次约150~250ml。

药渣加水2000ml煎后热敷或洗涤患处,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7剂为1疗程。 (49)当归六黄汤加味(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87;(1))治小儿汗证:当归,黄芪,黄柏,黄连,黄芩,生地,熟地。

加减:结核性胸膜炎盗汗加浮小麦15g;Ⅲ度营养不良盗汗加浮小麦15g,党参10g,甘草5g;小儿肥胖并发多汗加陈皮6g,僵蚕9g,法夏9g,茯苓15g;小儿自汗并多发性疖肿加金银花10g,浮小麦20g,煅牡蛎15g;甲状旁腺机能低下的多汗症加浮小麦20g,煅龙牡各15g。 (50)当归饮(辽宁中医杂志 1987;(1))治皮肤病:当归,白芍,生地,川芎,生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黄芪,甘草。加减: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去川芎、荆芥、加红花、红参(另炖)、炒白术、茯苓、夜交藤;鳞病去川芎、荆芥、白蒺藜,加红花、玄参、太子参、炒苍术、生龟板,另服六味地黄丸,每次5g,日2次;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白芍改赤芍,去川芎、荆芥、加鸡血藤、夜交藤,朱茯苓;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白芍改赤芍,去川芎,加红花、夜交藤、嫩钩藤、生石决明。 (51)当归补血汤加味(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7;(3))治白细胞减少:当归15g,黄芪30g,三棱15g,甘草10g。水煎,每日1剂,连服14~21天。 (52)当归芍药散加味(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87;(5))治黄褐斑:当归30g,赤芍9g,川芎9g,茯苓15g,白术9g,白附子9g,白芷9g,炒薏仁9g。

水煎,每日服1剂,早晚各服1次。加减:肝郁气滞者加柴胡、香附;血瘀者加桃仁、红花、泽兰;血热者加丹皮、炒栀子;气虚者加炙黄芪、党参;血虚者加阿胶、鸡血藤;湿滞者加苍术、猪苓、泽泻;肾阳虚者加附子、肉桂;肾阴虚者加生地石斛。 (53)当归止痛汤(北京中医 1988;(5))治原发性痛经:当归30g,元胡20g,川芎20g,白芍20g,甘草9g。每日1剂,经前5天服至经净痛止。加减:气滞血瘀加香附、乌药、五灵脂、桃仁;寒凝血瘀加吴茱萸、桂枝、五灵脂;血热挟瘀加生地、丹皮;气血亏虚加黄芪、党参、生熟地;肾虚加熟地、杜仲、肉苁蓉、巴戟天;头痛加白芷、全虫;乳房或乳头痛加王不留行、麦芽。 (54)当归四逆汤加味(北京中医 1988;(5))治月经周期性水肿:当归20g,桂枝10g,白芍12g,细辛8g,木通10g,大枣5枚,甘草5g,硫磺3g。

行经前7~14天开始服药,每日1剂,水煎服,硫磺研末,每次用汤药送服1.5g,每日2次。行经开始即停服,连服3月为1疗程。

加减:肿甚者加黄芪30g,泽兰12g;寒甚者加制川乌10g;瘀血甚者加甲珠10g;血虚者加阿胶12g。

(55)当归汤加味(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8;(3))治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全当归,白术,芍药,西川芎,淡黄芩。每日1剂,煮汁温服,连服7天为1疗程。 (56)当归贝母苦参汤加味(浙江中医杂志 1988;(6))治肾盂肾炎:全当归、苦参、滑石、茯苓各15g,浙贝母、白术、陈皮各10g。

加减:水肿者加青盐10g;血尿者白茅根30g;蛋白尿者加黄芪30g;恶心呕吐加姜半夏9g。 (57)归芍五子茶(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9;(4))治男性不育症: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泻,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蛇床子,土牛膝。加工成袋泡剂,每包5g,每日2次,每次2~3包,用开水泡服,连续服用30天为1疗程。 (58)当归芍药汤(陕西中医 1990;(5))治疗肛裂:当归、白术各30g,黄芪、赤芍、白芍各15g,川芎、桃仁各9g,甘草6g。

加水1000ml,煎至200ml,日服1剂。另将煎出的药渣放痰盂中,加水2000ml,煎沸后,纱布包好起出药渣,先熏后洗。

然后把纱布包好的热药渣罨肛门局部热敷。加减:便秘重者加陈皮12g,大黄3g;出血多者加白及12g;疼痛重者加白芷、元胡各12g; (59)消癖饮(辽宁中医杂志 1988;(4))治疗乳腺增生病:当归、白芥子各12g,青皮、柴胡、赤芍、三棱、大贝各9g,王不留行、丹参各30g,全瓜蒌、广郁金、文术、牡蛎各15g,煎服。

每日1剂,1周5剂,间隔2日再服。

(60)活血固冲汤(河南中医 1989;(3))治疗月经过多:当归24g,赤芍15g,生地炭15g,川芎9g,桃仁9g,红花9g,益母草30g,泽兰12g,枳壳10g。

(61)舒肝活血散(河南中医 1988;(3))治疗阴茎硬结症:归尾、赤芍、丹参、红花、枳实、柴胡、陈皮、香附、青皮、山甲、橘核、全蝎、蜈蚣(不去头)、土元、僵蚕、白花蛇各等份,研成细末,贮于胶囊内,每日2次,每次服5g、1个月为1疗程,疗程间停服10天,同时用红灵丹油膏外敷,隔日1换、 (62)广西中医药 1990;(1))治疗骨质增生:当归、红花、乳香、没药各10g,三仙丹3g。上药共研为末,加水调成糊状,慢火加热至80℃,再加入粘合剂(糯米粉)少许,调匀。

待冷却至40~45℃时,将药膏敷于患处,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封牢,外用纱布、敷料扎紧。24小时后取下。

7天后再敷。3次为1疗程。

单方应用 ①《备急方》:“治小便出血:当归120g,锉,酒600ml,煮取200ml,顿服。” ②《外台秘要》:“治头痛欲裂:当归60g,酒200ml,煮取120ml饮之,日再服。” ③《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月经不调:全当归30g。将当归煎浓汁,每日1次空腹服。

本方宜连续服用。或用当归60g,浸入好黄酒1000ml内数日,隔水炖透,每晚睡时服50ml。

④《圣济总录》:“治衄血不止:当归(焙)研末。每服3g,米饮调下。

” ⑤《事林广记》:“治手臂疼痛:当归90g,切,酒浸3g,温饮之;别以90g再浸,以瘥为度。” ⑥《必效方》:“治心下痛刺:当归为末,酒服6g。” ⑦辽宁中医杂志 1980;(3):“治上消化道出血:当归焙干研粉,每次4.5g,开水吞服。” ⑧浙江中医杂志 1984;(7):“治上消化道出血:当归粉吞服,每次4.5g,每日3次。”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9):“治突发性耳聋:200%浓当归注射液20ml加30%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5天为1疗程,用药3~4疗程。”

食疗 ①当归羊肉汤(《家庭时令中药进补及药膳》)适用于病后,产后,腹痛,低热,多汗,腰痛,血虚头晕和血枯经闭等症:当归60g,生姜片30g,羊肉500g。洗净切成小块,用纱布包好,入砂锅内,加水1500ml。

武火煮沸,再文火炖2小时左右,加适当调料,饮汤; ②《中国药膳》:“冶病后、产后体虚瘦弱,血虚、宫冷崩漏等症:当归15g,生地黄15g,羊肉250g,干姜10g。酱油、盐、糖、黄酒各适量,武火煮沸,转文火炖熬至羊肉熟透,食肉; ③归芪酒(《家庭时令中药进补及药膳》)适用于因气血不足而致痛经之妇女:当归、黄芪各150g,洗净切片,加红枣100g,置绢袋内,投入盛酒容器(酒1500ml),加盖密封,一个月后启封饮用。

每饮10ml,日2次,7天为1疗程,行经前5天始服,每料可饮3个疗程; ④当归粥(《中华食物疗法大全》)治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血虚头痛,眩晕,血虚便秘等症:当归15g,温水浸泡片刻后,加水煎取浓汁100ml。去渣取汁,加入粳米50g,红枣5枚,砂糖适量,再加水300ml左右,煮至米开汤稠为度。

每日早晚餐空腹服,温热顿服,10天为1疗程。。【医药家论述】:

①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脉者血之府,诸血皆属心,凡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故张仲景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用当归之苦温以助心血。” ②张元素:“其用有三:一心经本药,二和血,三治诸病夜甚。凡血受病用之,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之甘温能和血,辛温能散内寒,苦温能助心散寒,使气血各有所归。

又云,头止血,尾破血,身和血,全用即一破一止也。” ③李杲:“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④王好古《汤液本草》:“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

全用同人参、黄芪则补气而生血,同牵牛、大黄则行气而破血,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佐使分定,用者当知。酒蒸治头痛,诸痛皆属火,故以血药主之。

” ⑤汪机《本草会编》:“治头痛,酒煮服,清取其轻浮而上也。治心痛,酒调末服,取其浊而半沉半浮也。

治小便出血,用酒煎服,取其沉入下极也,自有高低之分如此。王海藏言当归血药,如何治胸中咳逆上气,按当归其味辛散,乃血中气药也,况咳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故用血药补阴,则血和而气降矣。

” ⑥韩懋:“当归主血分之病,川产力刚可攻,秦产力柔宜补。凡用本病宜酒制.有痰以姜制,导血归源之理。血虚以人参、石脂为佐;血热以生地、黄条芩为佐,不绝生化之源;血积配以大黄。

要之,血药不容舍当归,故古方四物汤以为君,芍药为臣,地黄为佐,川芎为使也。

” ⑦李时珍《纲目》:“雷、张二氏所说头尾功效各异。……治上当用头,治中当用身,治下当用尾,通治则全用,乃一定之理也,当以张氏之说为优。

” ⑧倪朱谟《本草汇言》:“诸病变甚者,血病也,宜用之;诸病虚冷者,阴无所附也,宜用之。温疟寒热,不在皮肤外肌肉内,而洗洗在皮肤中,观夫皮肤之中,营气之所会也,温疟延久,营气中虚,寒热交争,汗出洗洗,用血药养营,则营和而与卫调矣,营卫和调,何温疟之不可止乎。

” ⑨张景岳《本草正》:“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双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惟其气辛而动,故专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若血滞而为痢者,正所当用,其要在动、滑两字;若妇人经期血滞,临产催生,及产后儿枕作痛,俱当以此为君;小儿痘疹惊痫凡属营虚者,必不可少。” ⑩张德裕《本草正义》:“归身主守,补固有功,归尾主通,逐瘀自验,而归头秉上行之性,便血溺血,崩中淋带等之阴随阳陷者,升之固宜,若吐血衄血之气火升浮者,助以温升,岂不为虎傅翼?是止血二字之所当因症而施,固不可拘守其止之一字而误谓其无所不可也。且凡失血之症,气火冲激,扰动血络,而循行不守故道者,实居多数,当归之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亦不可过信归所当归一语,而有循名失实之咎。”

上一篇:当归藤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