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笋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027页(972字)
【名称出处】:《新中医药》
【概况】:
基源 为禾本科竹亚科植物中一些竹种的笋被虫蛀枯萎后的带虫笋干。
竹亚科全世界有70属1000种,中国约30属,500种。用作虫笋者常有刚竹属和牡竹属。
刚竹属全世界有50余种,除少数种外,中国均产。牡竹属全世界约35种,中国约20余种。
原植物 正品虫笋一般为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var.henorus(Mitf.)Stapf ex Rendl.(Phyllostachys henonis Mitf.),又名甘竹(《广群芳谱》),白竹(江苏),毛金竹(浙江);另较广泛地作虫笋用者还有慈竹Dendrocalamus affinis Rendle[Sinocalamus affinis(Rendle)McClure]
余项参见“竹茹”条。。
【生药】:
采集 4~5月采收,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
【药理】:
麻醉犬iv0.4g/kg虫笋煎剂有显着的利尿作用,其作用较葫芦快而稍短。
虫笋煎剂2g/kg给正常家兔ig,每日排尿总量与对照比较无变化,但在给药后的最初12h内,尿量较对照组增加31.5%。以每日2g/kg给兔ig,连续1wk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89
。【药性】:
功效 利水消肿。
主治 小便不利,腹水肿胀,肾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g。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中药大辞典》:“治腹水肿胀:虫笋9g,金葫芦9g(去蒂)。水煎,早、晚2次,空腹温服。” ②《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慢性肾炎:葫芦(又名蒲子)、虫笋(又名阴竹笋)各10~15g。以水煎服,每天1剂,2次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