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叶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278页(1313字)

【名称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概况】:

基源 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杜鹃花的叶。

原植物 杜鹃花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红(《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余项参见“杜鹃花”条。

。【生药】:

鉴别 取样品粉末100g,加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至1g浸膏相当于生药2g。用乙酸乙酯回流提取3~5次,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千,再在室温下用乙酸乙酯充分溶解,滤过树脂状不溶物,滤液加食盐脱水后,减压浓缩至糖浆状,点于硅胶G板上,以金丝桃甙、槲皮甙及槲皮素为对照,以氯仿-丙酮-甲醇(4∶5∶1)为展开剂,展开后,喷Benedict试液,斑点显黄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第315页.图217)

【化学】:

叶和嫩枝中含黄酮类、香豆素、萜类、有机酸、氨基酸、鞣质、酚类、甾醇、强心甙、挥发油等,其中黄酮类成分主要有荚果蕨酚(红花杜鹃素甲,Matteucinol)、荚果蕨甙(红花杜鹃素乙,Matteucinin),三萜类化合物包括乌苏酸(Ursolic acid)、梫木毒素(Andromedotoxin)等[1~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36 [2]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57

【药性】:

性味 酸,平。

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平,酸、辛。” ②《福建中草药》:“微甘、酸,温。”

功效 清热解毒,止血。

主治 痈肿疔疮,外伤出血,荨麻疹。 ①《分类草药性》:“洗风火疮。”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消肿止血。” ③《新华本草纲要》:“清热、解毒、止血。用于痈肿疔疮、外伤出血、荨麻疹。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浴。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慢性气管炎:杜鹃枝叶30g,五指毛桃60g,腥草24g,胡颓子叶15g,耳菊9g。用温水900ml,先将药浸泡30分钟,然后小火煎煮40分钟左右。约煎至300ml,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

单方应用 ①《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指疔,各种阳性肿毒:新鲜杜鹃的枝头嫩叶适量,捣烂如泥,敷于患处,1日换药2次。” ②《福建中草药》:“治对口疮:杜鹃鲜叶和侧柏叶等量捣烂,调蛋清或蜜,敷患处。”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外伤出血:杜鹃花鲜叶捣烂,外敷伤口。” ④《福建中草药》:“治荨麻疹:杜鹃鲜叶煎汤洗浴。”

上一篇:杜鹃花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