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598页(1829字)
【名称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概况】:
异名 木本化血丹、野花椒(《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毛刺花椒(《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 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毛刺花椒的根和果实。
原植物 毛刺花椒Zanthoxylum acanthopodium var.timbor Hook.f.(Z.acanthopodium var.villosum Huang)
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小枝被短柔毛,有皮刺,皮刺上弯或成水平方向直出,基部宽而扁。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具翼,被毛,着生较多扁刺;小叶5~13,对生,无柄,纸质,披针形,长3~8cm,宽1~2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小钝锯齿或全缘,上面被疏柔毛,下面密被长柔毛,侧脉15~30对,与中脉夹角在75°以上,油点不明显。聚伞花序,簇生成圆伞状,腋生,通常生于老枝上,长1~2.5cm,花多而密集;花单性;花被片5~8,青色,狭线形,被短柔毛,排成一轮,大小相等;雄花雄蕊5~7,稀为8,略长于花被片,花药椭圆形,药隔顶部中间有腺点一颗,花盘环形,退化心皮小;雌花心皮2~3,长圆形。果序圆球形,果实密集成团,紫红色或红色,成熟心皮2~3,表面有凸出的腺点;种子圆形,黑色,具光泽。
花期4~7月,果熟期9~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41页.图2811)
生境与分布 生长于海拔1500~2000m的沟谷、山坡灌丛或林中。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三省区西南部、云南、西藏南部。
印度、缅甸北部也有。
。【化学】:
从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l-细辛素(l-Asarinin)、柄果脂素(Pluviatilol-r,r-Dimethylallyl ether)、辣薄荷醇(Piperitol)-r,r-二甲基烯丙基醚、七叶亭二甲醚(Aesculetin dimethyl ether)、茵芋碱(Skimmianine)、丙酮基二氢白屈菜红碱(Acetonyldihydrochelerythrine)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此外尚分得一油状物,分子式为C12H14O3,其结构正在测定中[1]。
另尚分得5-(3-hydroxypropyl)7-methoxybenzofuran[2]。根中还分到9个单体,分别为:细辛素(Asarinin)、芝麻素(Sesamin)、柄果脂素(Pluviatilol)、胡椒醇〔(-)-Piperitol〕、白鲜碱(Dictamnine)、甲氧基白鲜碱Methoxydictammine、Platydesmine、马粟树皮素二甲醚(Aesculetirl dimethyl ether)[3]。
附 岩椒(Z.acanthopodiumDC.)茎皮含木脂素类化合物刺花椒毒素(Acanthotaxin)、坡刀毒素(Podotoxin),另含表芝麻明(Episesamine)、甲基胡椒脑(Methylpiperitol)、表桉叶明(Epieudesmin)[4]。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6;17(5):1 [2] Planta Med 1988;54(5):466 [3] 中草药 1989;20(10):9 [4] 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522。【药性】:
性味 辛,温。
功效 温胃,杀虫。
主治 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虫积腹痛:岩椒加乌梅,水煎服。”
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胃痛,风湿关节痛或避孕:岩椒根9~15g,或岩椒果3~9g,水煎服。”